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5.87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片狀的木料。如:「木」、「畫」。
2.呈薄片或扁平狀的物體。如:「銅」、「墊」、「腳」。
3.拍。用於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常與鼓合用,由鼓手兼操。
4.音樂的節拍。如:「眼」、「快」、「慢」。
5.棺木的代稱。《紅樓夢》第一三回:「看時,幾副杉木皆不中用。」
6.量詞。計算受杖刑笞打次數的單位。如:「來人呀!拖下去打四十大!」
7.通「闆」。如:「老」。
8.《詩經.大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據〈詩序〉:「,凡伯刺厲王也。」指勸戒厲王之詩。首章二句為:「上帝,下民卒癉。」
9.電腦網路的討論區。經常劃分不同的主題,讓使用者表達意見,進行討論。每一個主題討論區即稱為「」。也稱作「版」。
呆滯不活潑或固執不變。如:「呆」、「古」。
繃緊。如:「著臉」、「起面孔訓人」。
一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言行謹守法規,有條有理。如:「他這個人做事向來一一眼的,你千萬馬虎不得。」也作「一三眼」。
翹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兒童遊樂器具。由一狹長厚重的木製成,中央有軸支撐,遊戲時,兒童坐在木的兩端,忽上忽下以為樂。也稱為「蹺蹺」。
上釘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容改變。如:「他這次出國,可說是上釘釘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刀切物時墊在下面的子。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三折:「可將砧刀子來,我切鱠哩。」《醒世姻緣傳》第四二回:「只聞的作起聲來,……或是椎拍的砧聲亂響,或是像幾把刀剁的砧亂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不知變通。如:「想要有創意,頭腦就要靈光一點,不要太呆了。」
有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唱戲或唱歌合乎拍節眼。形容人的言語行事清晰有條理。如:「他做起事來有有眼,真是難得。」
印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某人、事、物或情境獲得印象後,所持的固定的態度或觀念稱為「刻印象」。當再遇到同類的人事、情境,則給以固著的反應或觀念。
蹺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兒童遊樂器具。兩人坐在一塊長木的兩端,木中央有軸支撐,可上下起伏取樂。也稱為「翹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生動、不靈活、不知變通。如:「那支球隊雖然占有身高的優勢,但因戰術死而慘遭淘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