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格魯派     
瀏覽人次:192 收藏人次:0
西藏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格魯」為藏語dge-lugs的音譯。十五世紀初由宗喀巴創立。由於宗喀巴晚年常駐其所建立的甘丹寺,因此該宗派被稱「法主甘丹人的宗派」,藏語為了詞字簡化和順口改稱為「格魯派」。主張嚴守戒律,強調顯密兼修與修行次第。因此派僧侶頂戴標示奉守戒律的黃帽,俗稱為「黃教」。又以宗喀巴出於噶當派,故也稱為「新噶當派」。
    
瀏覽人次:16655 收藏人次:2189116
資質愚鈍。如:「愚魯」、「魯鈍」。
粗野的。如:「粗魯」。
大陸地區山東省的簡稱。
魯莽:冒失、欠考慮。如:「做事不要太魯莽!」
    
瀏覽人次:12395 收藏人次:2596357
人、事或學術的分支系統。如:「派別」、「門派」、「流派」、「黨派」、「詩派」、「派系」。
作風、氣勢。如:「正派」、「氣派」、「派頭」、「新派」。
分配。如:「分派」、「輪派」、「攤派」。
差遣、任用。如:「派遣」、「派任」、「派兵」。
一種西式烘焙食品。為英語 的音譯。如:「蘋果派」、「檸檬派」、「千層派」、「水果派」。
安排。如:「派上用場」。
派出所:警察局在管區內所設置的分支機構,負責協助辦理警察勤務,以及供服勤人員食宿。如:「發現可疑人物請就近向派出所報案。」
量詞。用於計算派別的單位。如:「這兩派畫家的風格迥然不同。」
    
瀏覽人次:11398 收藏人次:4605707
欄、框。如:「格子」、「方格」、「空格」。
阻礙、牴觸。如:「格格不入」。
標準。如:「格言」、「體格」、「及格」、「價格」、「資格」、「嚴格」。
人的品德或氣質。如:「品格」、「性格」、「人格」。
打鬥、擊殺。如:「格鬥」、「格殺」。
量詞。A>用於計算容器刻度的單位。如:「感冒藥水每次喝一格,三餐飯後服用。」B>用於計算架子分層的單位。如:「那本書放在書架的第三格。」
姓。
達賴喇嘛     
瀏覽人次:509 收藏人次:0
西藏宗教領袖。格魯派最重要轉世活佛的稱號。達賴為蒙古語Dalai的音譯,意為海洋。十六世紀由蒙古阿勒坦汗贈予西藏高僧索南嘉措的尊號。以比況其人之智慧深廣如海洋。喇嘛,乃上師之意。達賴喇嘛被視為觀音菩薩的化身。自第五世成為西藏政教領袖。一直到二○一一年將一切政治權力移交由流亡藏人投票產生的噶倫赤巴洛桑森格為止。現今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於西元一九八九年由於其以和平的方式,維護西藏歷史文化遺產與藏人的自由的努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班禪喇嘛     
瀏覽人次:406 收藏人次:0
西藏佛教格魯派兩大轉世活佛系統之一的稱號。藏語Pan-chen bla-ma的音譯。意為大學者上師。清順治二年(西元1645)統治衛、藏的蒙古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尊宗喀巴的四傳弟子羅桑卻吉堅贊為「班禪博克多」,主持札什倫寺,管轄後藏,為班禪四世(前三世為後人追認),是班禪稱號的開始。清聖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封班禪五世羅桑益西為「班禪額爾德尼」,意為如珍寶的大學者。賜金冊金花,確認班禪在格魯派中的地位。至大陸淪陷時的班禪額爾德尼是第十世。
噶當派     
瀏覽人次:307 收藏人次:0
西藏佛教主要宗派之一。藏語bka'gdams pa 的音譯。噶當,意為一切佛語都是對僧徒修習的指導。淵源於十一世紀阿底峽尊者,由其高足仲敦巴確立西藏的傳承。後分成教典、教授、教誡三派。對西藏佛教各宗影響頗大。至十五世紀初,宗喀巴吸收其教義,創立格魯派,亦稱新噶當派,噶當派和格魯派遂合而為一。
菩提道次第廣論     
瀏覽人次:260 收藏人次:0
書名。宗喀巴撰,二十四卷。主要闡明三乘漸次修行的法門,分為下、中、上三士道,將佛教理論結合止觀修行。為西藏格魯派的根本典籍。另有簡本《菩提道次第略論》。廣論和略論都有漢文譯本,前者由法尊法師翻,後者則法勇法師譯。
宗喀巴     
瀏覽人次:237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357~1419)為藏語tsong khapa的音譯。本名羅桑扎巴貝。宗喀(今青海西寧)人。西藏高僧。七歲出家,從噶當派法王頓珠仁欽學經,後又跟薩迦派仁達瓦及布頓弟子卻貝瓦等大師學法,顯密教法莫不精熟,其深度和廣度超邁前賢,一時獨步,並卓然成一家之言。因感當時西藏佛教輕忽比丘戒律的缺失,大力提倡嚴守戒律,戴從前持律者所戴的黃色僧帽,表示嚴持戒律的決心和思想,成為西藏佛教的改革者,其教法經弟子的弘揚、發展形成格魯派。所以宗喀巴也是格魯派的創立者。弟子眾多,其中以賈曹傑、克主結最著名。著有《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辨了不了義論》等。
菩提正道菩薩戒論     
瀏覽人次:198 收藏人次:0
書名。宗喀巴撰。系統的闡述佛教戒律及戒律精神,是西藏佛教格魯派的重要律典之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