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3.32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楷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楷隸謄抄文字的官吏。起自晉代。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故事二》:「中書檢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給楷書一人,錄淨而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字體。如:「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參見「楷書」條。
咄咄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語,用來形容言詞凌厲,氣勢迫人。 + 晉朝女書法家衛鑠在〈與釋某書〉中提到,她有一位弟子叫王羲之,楷書已得到她的真傳,寫出來的字咄咄逼人,而且筆勢流利精妙,字體強勁有力而秀美,能力足夠到尚書館擔任書寫的工作。此處「咄咄逼人」一語用來形容文字的氣勢逼近或超越她自己的作品,令人敬畏。
入木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會稽人,曾經擔任右軍將軍,因此又稱為「王右軍」。他是古代著名的書法家,擅長行、草和楷書。一般而言,秀麗的字體會顯得柔弱無力,而蒼勁挺拔的字,又常會顯得厚重剛硬,然而王羲之所寫的字,卻是風格超凡,剛柔並濟,蒼勁豪邁中不失秀麗細緻。經過勤學苦練,筆力更是強健有力,無人能比。據說,有一次皇帝在北郊舉行祭祀的儀式,必須更換原本已寫有祝祭文的木版,工人們在削去王羲之寫過的木版時,發現他的筆跡竟然透入木版有三分之深!由此可見王羲之雄厚強勁的筆力。此事見於南朝宋.羊欣《筆陣圖》。王羲之在三十三歲時寫的〈蘭亭集序〉,以及三十七歲時寫的〈黃庭經〉,一向被譽為書法藝術中最好的小楷範本,後人尊稱...
出神入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黃佐《翰林記.卷一○.習書》習書雖六學之一藝,然事屬經筵,頒為帝制,亦不可以為末務。洪武時,無可考,太宗喜楷書時,典籍沈度書法豐潤,上深愛之,每有大制作,必命度謄寫,累遷至學士,惟食學士俸,仍事書辦,賜象笏,鏤金刻度姓名其上,以寵耀之。其弟粲,亦起自書辦,累官侍讀,自此沈字盛行於朝,然上習書尚未以度字為式。宣宗1>自沖齡2>習古法帖,宸翰3>妙絕,蓋始學趙孟頫4>而加以遒勁,真所謂精能之至、出神入化者。孝宗亦愛沈度書,宮中妙習焉,嘗求其後官之物色,得其孫世隆,授之中書舍人,故今朝廷制誥,猶用沈體云。 〔注解〕 (1) 宣宗:明宣宗,明第五代帝。姓朱名瞻基,仁宗之長子,在位十年崩。嘗自稱長...
力透紙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力,讓運筆的力量穿透到紙的另一面。如果可以達到同時呈現這兩種筆法的境界,自然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了。楷書與草書的運筆,如果能完全和畫沙的道理一樣,就能夠流傳久遠,達到與古人相同的水準。」後來「力透紙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的書法遒勁有力。亦用來形容文章立意深刻有力。
自嘆不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認為比不上。[例]他一筆顏體楷書,令人自嘆不如。
蘭亭集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臥凰閣"。王羲之的書法刻本很多,像《樂顏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楷書作品,在中國古代書法史上都佔有重要位置。他的行草書傳世墨寶有《寒切貼》、《姨母帖》、《初月帖》等十餘種。這些墨寶雖然是唐人雙勾廓填摹本,但也都不失為難得的珍品。他的行書《快雪時晴帖》只有二十四個字,被清乾隆皇帝列為《三希帖》之首。《蘭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從文學的角度,它文字優美,情感曠達閑逸,是千古絕妙的好文章。從書法的角度,它被譽為法貼之冠,被各代名家悉心鑽研。王羲之還善於繪畫,是歷史上比較早的兼精繪畫的書...
南腔北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人的語音不純,夾雜著方音。《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壁上懸的畫是楷書朱子治家格言,兩邊一副箋紙的聯,上寫著:『三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