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72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樂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制樂音快慢的拍板。明.王驥德《曲律.論板眼》:「古拍板無譜,唐明皇命黃幡綽始造為之,牛僧孺目拍板為樂句,言以句樂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悅。如:「快樂」、「歡樂」、「樂不可支」、「樂極生悲」。
喜歡去做。如:「樂此不疲」、「樂於助人」、「樂善好施」。
有節奏而和諧動人的聲音。如:「音樂」、「樂曲」、「樂章」。
喜好。如:「樂山樂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詞組成,含有主語、述語而能表達完整意思的稱為「句」。如:「造句」、「句子」、「句型」、「詩句」、「語句」。
句讀:文章休止和停頓的地方。文中語意完足的稱為「句」,語意未完而可稍作停頓的稱為「讀」。
量詞。用於計算言語的單位。如:「三句話不離本行。」
姓。
譯音用字。如:「高句麗」。
大提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音譜號。大提琴是管弦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絃樂器。在管弦樂曲中大提琴聲部經常演奏旋律性很強的樂句,也與低音提琴共同擔負和聲的低音聲部。它也是非常為人們所喜愛的獨奏樂器。結構組成類似小提琴,但琴身大很多,標準高約48英寸,琴弓稍粗且短,定弦比中提琴低八度。使用材質:琴身:木制結構,以槭木和雲杉為原材料配合製造的音色最佳;琴弦:金屬絲;琴弓:馬尾。發展歷史大提琴是由古代歐洲的膝琴(Viola de gamba)演變而來的,自16世紀以來即流行於世。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其樂器的大小一直未能固定下來,經過許多年的實踐與改...
美聲唱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七、十八世紀義大利流行的一種歌唱方法。為義大利語bel canto的意譯。源於十六世紀末義大利複調聲樂曲以及義大利宮廷獨唱曲的唱法。其特色是音色優美、發聲自如、音與音的連接平滑勻淨、花腔裝飾樂句流利靈活。代表性的作曲家有貝里尼、羅西尼、董尼才悌。
鄉村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一種美國當代的流行音樂。特色為歌者常以鼻音演唱,斑鳩琴伴奏。為英語country music的意譯。興起於美國南部與阿帕拉契山區,其根源來自英國民謠曲風,是美國白人民間音樂代表。特點多帶有敘事性,曲調平易近人,節奏平穩,具有較濃的鄉土氣息,親切熱情而不失流行元素。一九七○年代最為普及,延續至今。
昭君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曲名。為古琴曲。描述漢代王昭君出塞和番的故事。全曲的曲調性甚強,樂句整齊,節奏規律,有歌舞曲的特徵。
樂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之最小單位。數樂素連成樂節,樂節合成樂句樂句連成樂段,由樂段成為樂曲。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