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1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次殖民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時為許多國家的殖民地,地位比一般殖民地還不如,稱為「次殖民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本質、底子。如:「質地」。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長、繁衍。如:「繁殖」、「生殖」。
栽種。如:「墾殖」、「種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二的,排序緊接在後的。如:「次日」、「次年」、「次子」。
等級較差的。如:「次等」、「次貨」、「次級品」。
等第、順序。如:「名次」、「次第」、「層次」、「次序」。
旅途中暫居的處所。如:「旅次」、「客次」。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回數的單位。如:「初次嘗試」、「第三次段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殖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權以武力或經濟力量對弱小的民族與區域進行壓迫、統治、奴役和剝削的一貫政策。通常表現在海外移民、資本輸出、商品傾銷、原料掠奪、文化支配和奴隸販賣等方面。
虎門條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道光二十三年(西元1843),英國乘鴉片戰爭勝利的餘威,脅迫我國訂立虎門補遺條約十七條。其內容為片面最惠條款,承認領事裁判權,值百抽五的協定稅率及租界的成立。此次條約成立,各國相繼效尤,我國從此淪為次殖民地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