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4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歷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歷的過程。如:「心路歷程」、「艱難的人生歷程往往能夠磨鍊人的意志。」
心路歷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思慮所經歷的過程。如:「探討一個思想家的心路歷程,必須精讀他所有的著作。」
生命歷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命歷程雖然英文字用了history字,實際土是指「對生命歷程的研究」(Study of Course of Life History)而言,或者是指從心理立場探討生命歷程,這項研究其有代表性的,約如後述的幾種。
  此種研究,首為佛洛依德(S. Freud, 1856~1939)於一九一○年發表對達文西(L. Da Vinci, 1452~1519)的傳記研究,從外在經驗和個人反應說明心理分析的目的。
  其次是布洛(C.B. Bühler, 1893~1974)於一九三三年出版(一九六八年有英文版)〔人類生命歷程〕(The Course of Human Life:...
數學解題歷程的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學解題歷程的教學主要適用於數學文字題(俗稱應用題)。主要代表人物為波力耳(G. Polya)、舒恩費(Alan H. Schoenfeld)及梅伊爾(Richard E. Mayer)。
  波力耳(1945)將解題歷程分為四個 階段:
  1. 了解問題:未知數是什麼?已知數是什麼?條件是什麼?
  2. 擬定計畫:找出未知數和已知數之間的關係,如果找不著,那就只得考慮一些輔助問題,然後想辦法擬定一個解題的計畫。
  3. 執行計畫:依據擬定的計畫,正確地執行及運算每一步驟。
  4. 回顧解答:校核所得的解答是否正確。
  ...
歷程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程模式乃課程學者凱爾利(A.V.Kelley)、史登豪斯(L.Stenhous)等人所倡導的課程發展模式。歷程模式的教育觀與傳統的目標模式極不相同,綜合凱利、史登豪斯和歐用生等學者之看法,該模式的教育觀有下述特點:第一,教育之本質在於歷程本身,視教育為經驗不斷改造的歷程;第二,教育具有內在的規準與價值,教育本身即是目的,它無外在之目的;第三,教育的重心在於方法而非外在的目標或內容;第四,教育之主體是學童,兒童不是小成人,兒童是教育活動中的主動者而非價值容器;第五,教育活動的每一階段和過程,都是價值指涉的活動,教育活動絕非價值中性的活動;第六,學習活動是一種開放性系統而非封閉式系統,不能以...
由下而上處理歷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下而上處理歷程與由上而下處理歷程不同。由小單位到大單位、由部分到整體的方式,稱為由下而上的處理歷程,與由上而下的處理歷程(top-down processing)相反;後者是先了解整體,再辨識部分。有些心理學家用資料驅使取向(data driven approach)與概念驅使取向(conceptually driven approach)來區別上述兩種訊息的處理方式。
  帕墨(H.E. Palmer)認為對訊息處理大部分都是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兩者交互進行,此方式稱為交互處理歷程(interactive processing)。
  對認識的材料由下而上的處理歷程著...
自動化歷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注意與練習的關係言,練習的歷程愈多,需要寄予注意的成分就愈少;進而言之,經由高度練習的歷程,便完全不必要注意了。此種高度練習的歷程,需要注意的成分較少,即形成所謂的「自動的」歷程。雖然把自動化當做程度而非確定的類別考慮,或較正確;但如將認知歷程分成自動的歷程與控制的歷程(controlled processes)考慮,亦有其價值。前者毋須注意,亦即不必藉受試者的意識控制便可完成,駕車與理解語言屬之;後者似需受試者的意識控制。
  認知歷程的「自動化」(automation)是現代認知心理學的重要研究主題。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說法,認知歷程包括兩種處理方式:(1)控制處理(con...
由上而下處理歷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代認知心理學認為人類並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訊息、傳遞的系統,而是一個主動詮釋外來訊息的系統;主動詮釋訊息的過程,是由上而下的訊息處理方式。在由上而下處理中,個人的知識與經驗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影響個人的心智能力與新知識的吸收。在訊息處埋歷程中,外來的感覺訊息,必須用經驗與知識加以詮釋後,才能達到辨識的目的;辨識之後訊息才具有意義,也才能進而轉換成另一種訊息的形式,為記憶系統儲存與使用
歷程檔案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程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卷宗評量、檔案評量)就是學生作品錦囊,以在學習過程中蒐集學生在某學習領域表現的相關作品、文件,做為評量學生學習表現結果的評量方式。歷程檔案評量的內容包括最初構思與最後完成的作品,同時也包含學生的日誌、文章、相片等檔案資料的分析。它不僅是儲存學生學習檔案的資料盒,更提供師生關於學習與個人發展的對話入口。在這些檔案資料中,師生皆可知道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進步情形和達成學習目標的程度。學...
教育歷程:基本要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教育歷程中,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發現兩個基本要素,分別是心理的和社會的要素。一方面各個兒童具有天賦的能力、才能;另一方面,社會領域包含了全部的活動、制度、風俗習慣及態度。
  1.個人的要素:教育隨著兒童的活動而開始,如果他沒有正常的活動能力,則他也沒有受教育的可能。杜威解釋道:「教育應從心理學上對兒童能力、興趣及習慣的見解開始;此等能力、興趣、習慣必須加以解釋-我們必須知道它們的含義為何。它們必須譯成其社會同義的名詞-變成合乎其社會地位的名詞。」杜威認為本能只是活動的傾向,只有在社會的情境中能見諸於行動時,才可發展成真正的品格,而兒童的天性也是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