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8.40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比較型態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人類學的研究中,比較型態學是採用比較的方式,研究各民族或種族的人體特徵,包括高矮、胖瘦、骨骼等,以了解各民族或種族外型的特徵。
  最早使用這種方式研究人類學的是德國人類學家布魯門巴赫(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 1752~1840),他於一七七五年在哥廷根大學(Universität Gottingen),採用解剖學的方法,研究不同種族的頭蓋骨及頭腦的軟體部分(大腦),以了解各種族頭蓋骨及腦部特徵。這種採用自然科學的方法-頭蓋骨的測量、大腦結構的特徵的細微解剖,在當時對人類學的研究成果很有貢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較量。如:「比較」、「比賽」、「比武」、「無與倫比」。
數學上指同類的兩數相除。如:「三比二」。
作譬喻。如:「比方」、「比喻」、「比如」。
摹擬。如:「比畫」。
表示比賽得分的對比。如:「這場球賽的結果為3比1。」
並、靠。如:「肩比肩」。
接連的。如:「天涯若比鄰」。
依附。如:「朋比為奸」。
近來、最近。如:「比來」、「比年」。
屢屢、常常。如:「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製造器物的模子。如:「模型」。
樣式、種類。如:「新型」、「型式」、「髮型」、「典型」、「型態」、「血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比評。如:「比較」、「較量」、「計較」、「斤斤計較」。
略、稍。如:「較高」、「較好」、「較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表現於外的形勢、模樣。如:「姿態」、「事態」、「液態」、「狀態」。
態度:A>舉止神情。如:「態度親切」、「態度從容」。B>看法、主張。如:「表明態度」、「態度強硬」。
比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官府對差役未能於限期內完成差事,加以杖責。參見「比卯」條。元.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折:「稟爺,這兩個名下,欺侵窩脫銀一百多兩,帶累小的們比較,不知替他打了多少。」《醒世恆言.卷十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三日一比較,強得利無可奈何,只得將田產變價上庫。」
2.較量高下、輕重、長短、距離、好壞、快慢等。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比較材能,斟量功伐。」《西遊記》第三十三回:「若不是我大王敬重你這行人,就和比較起來。」也作「比校」。
型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表現形式。如:「細胞型態」、「生活型態」、「意識型態」。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