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2.98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民俗歌舞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亞美尼亞及其鄰近國家的吟遊詩人,為年代久遠的民俗歌舞者之專門用語。他們在兩千年前的伊朗及土拉尼亞(Turania)極受尊崇。當時法蘭克族的國王查爾斯(Charles)即被尊稱為Carolos Magnus,即「偉大的歌者」,另印度波斯王朝中的國王亦有名「Ashugs」,或Asokah(阿育王)。此傳統的民俗歌舞者從未消逝且流傳至今,現代的Ashugs可在莫斯科的亞美尼亞劇院慶典中見到,由當代頗具盛名的歌者、舞者、及演員所表演。之後有些表演者至倫敦的民俗舞蹈慶典訪問,他們被稱為「亞美尼亞的吟遊詩人」。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助詞。A>用於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光陰者,百代之過客。」B>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禮尚往來,乃人情所不能免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配合節奏表演各種姿勢的動作。如:「跳舞」、「手舞足蹈」、「載歌載舞」、「舞步輕盈」。
舞蹈的名稱。如:「交際舞」、「芭蕾舞」、「華爾滋舞」。
揮動、耍動。如:「舞劍」、「舞棒」。
賣弄、玩弄。如:「舞弊」、「舞文弄墨」。
飛揚、飛翔。如:「飛舞」、「眉飛色舞」。
興起。如:「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詞的曲子。如:「歌曲」、「歌詞」、「歌謠」、「兒歌」、「流行歌」。
唱。如:「歌唱」、「高歌一曲」。
頌揚。如:「歌頌」、「歌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土民情。如:「風俗」、「習俗」、「入境隨俗」、「移風易俗」。
一般的、普通的、大眾化的。如:「通俗」、「俗套」、「俗文學」。
不雅、不入流的。如:「俗氣」、「低俗」、「鄙俗」、「俗不可耐」。
平凡的、平庸的。如:「庸俗」、「俗人」、「凡夫俗子」。
泛指塵世人間。如:「俗世」、「俗緣」、「俗念」、「還俗」。
民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百姓的風俗習慣與傳統,包含建築風格、日用器物形式等物質文化,以及民間故事、俚語、宗教儀式等非物質文化。《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樂者,所以變民風,化民俗也。」《文明小史》第一回:「湖南永順府地方,毗連四川,苗漢雜處,民俗渾噩。」
舞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跳舞的人。如:「只見會場中,歌聲曼妙,舞者婆娑。」
歌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歌唱與舞蹈。《文選.王粲.從軍詩五首之一》:「歌舞入鄴城,所願獲無違。」《三國演義》第八回:「其女自幼選入府中,教以歌舞。」
2.遊逸安樂。《左傳.莊公二十年》:「寡人聞之,哀樂失時,殃咎必至,今王子頹歌舞不倦,樂禍也。」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