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汙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混濁、不乾淨。如:「汽、機車排放的廢氣,使空氣汙濁不堪。」
2.卑劣、齷齪。《三國演義》第二三回:「汝為清白,誰為汙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骯髒、不乾淨的。如:「汙泥」、「汙水」、「汙穢」。
骯髒、不乾淨的東西。如:「藏汙納垢」。
弄髒。如:「汙染」。
不廉潔的。如:「貪汙」。
侮辱。如:「汙辱」。
捏造罪名,陷害他人。如:「汙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骯髒、不清潔。如:「汙濁」、「混濁不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汙濁不清。《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文選.班固.典引》:「五德初始,同於草昧玄混之中。」唐.李善.注:「混猶溷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混濁、汙濁。唐.杜甫〈示從孫濟〉詩:「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渾。」宋.陸游〈遊山西村〉詩:「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醉生夢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程頤〈明道先生行狀〉(據《河南程氏文集.卷一一》引)道之不明,異端害之也。昔之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難辨。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入人也,因其高明。自謂之窮神知化,而不足以開物成務。言為無不周遍,實則外於倫理;窮深極微,而不可以入堯、舜之道。天下之學,非淺陋固滯,則必入於此。自道之不明也,邪誕1>妖異之說競起,塗生民之耳目,溺2>天下於汙濁;雖高才明智,膠3>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是皆正路之蓁蕪,聖門之蔽塞,闢之而後可以入道。 〔注解〕 (1) 邪誕:荒誕不經。 (2) 溺:使陷溺。 (3) 膠:拘泥。
瓦釜雷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楚臣屈原受讒言毀謗,懷王時,放逐漢北,楚頃襄王時雖召回重用,旋又遭讒,流放江南,於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這篇是寫他一直得不到召見,理想和現實的相互矛盾,心裡感到迷惑,於是去見太卜,想借由占卜結果來解開心中的迷惑。文中屈原說他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覺得世間汙濁不清,輕薄的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瓦釜雷鳴」用來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
詬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恥辱。引申為譏罵、指摘。[例]大都市人車擁擠,空氣汙濁,最是為人所詬病。
深思熟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傍,吟詩唱歌,神色十分憔悴,一個漁父看到他,問道:「你為什麼到這裡來呢?」屈原答:「整個世界是那麼汙濁,所有人都迷迷糊糊,只有我一個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到這裡。」漁夫勸他說:「真正的聖人應該是可以順應大環境的,既然世間混濁,眾人皆醉,你不如就隨波逐流,與世浮沉;為什麼要『深思高舉』,而讓自己流放到此地?」意思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必想得太深遠,也不必堅持高尚的行為,以免徒增自己的痛苦。「熟慮」之「熟」為仔細、精詳的意思,此一詞語見於《史記.卷七二.穰侯列傳》。穰侯為戰國秦昭襄王的舅舅,昭襄王在位時以他為相。當時穰侯為擴張秦國領土而欲攻魏,於是派兵包圍魏都大梁。魏國大夫須賈為使其退兵,前往求...
黃鐘毀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楚臣屈原受讒言毀謗,懷王時,放逐漢北,楚頃襄王時雖召回重用,旋又遭讒,流放江南,於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這篇是寫他一直得不到召見,理想和現實的相互矛盾,心裡感到迷惑,於是去見太卜,想借由占卜結果來解開心中的迷惑。文中屈原說他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覺得世間汙濁不清,輕薄的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黃鐘毀棄」用來比喻賢才不被重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