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8.40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決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決定計策。《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天下已定,人皆自寧,不可復用。不如決策東鄉,爭權天下。」
2.為達成計畫目標所決定的方法或策略。如:「這是公司目前的決策,希望各位同仁支持。」
理性決策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性決策模式目錄1 由來2 過程3 此模式之優劣3.1 優點3.2 缺點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由來理性模式係由古典經濟學家所提倡,後來被公共政策學者所定義,認為一個理性模式應包含六種過程,在此六項過程中,強調人類是理性的動物,本著經濟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再做決定,在收尋完善資訊過後,才會做出最妥當的決定。 過程1. 問題應當明確界定:建立一個政策目標的多方面層次,並就每一個層次的政策目標可達成的過程加以衡量。2. 解決問題所涉及的目標及價值是可確立的:說明了在所有決定的過程中,是能夠尋找到其價值及目標的,並非空無捏造。3....
決策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畫是一種公共決策,當前公共行政及政治科學上有關決策理論模型很多,大致有三種:
  一、純理性模型(pure-rationality model)此種模型之理論認為決策程序為:
1.列舉所有終極目標(goals),並權衡各個終極目標之重要比重。2.列舉各種替選價值體系,可用資源項目及其相對的重要比重。3.研擬所有各種可能的政策途徑。4.推測每一種政策的得失利弊,包括每一種政策途徑可能實現各項終極目標之程度,各種政策途徑之資源消耗,以及其對於種價值目標之影響。5.計算各種政策之純預期值。6.比較各種政策之純預期值,選取具有最高預測值之政策。二、支離漸進模型(disjoin...
對於問題情況做可判定性的研究。為數理邏輯研究的一個領域。亦可應用於計算機科學上,探討一個特定的數學問題在計算機上是否可解,或以歸納是否可判定之。
  自二次大戰以來,人文、社會、自然、工程等學域的學者,有系統的進行決策理論模式與方法之研究,從而決策概念(Concept of Decision-Making)不但在實務上運用,且在學術上生根,一時決策之研究大有波濤洶湧、氣象萬千之勢。茲就決策之定義、程序、應用之實例分別說明如下:
  (一)決策的涵義
  綜合學者所言,一個具有實用價值的決策定義,可以界定如下:「決策是人們在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中,擇定最適宜方案的過程。」準此以觀,其必須包括以下幾項要素:(1)決策的主體必定是人、(2)必須面臨著一些方案、(3)必須選擇認為最佳的方案、(4)決策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過程。
決策支援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於一九七○年代早期的觀念,其主要觀念是集中於解決單一問題所必須具備的決策能力,與管理資訊系統的功用有明顯的差異。
  決策支援系統係指凡能支援各種決策過程的系統,所強調的不是決策的自動化,而是提供支援。廣義來看,凡是能支援決策者制定決策的系統,皆應歸為決策支援系統。所以DSS可使決策者取得資料,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嘗試各種可行的解決方法。決策支援系統是輔助而非取代決策的系統。
  決策支援系統並不是用來取代別的資訊系統,而是彼此相輔相成以擴充管理者運用電腦的效益。它強調輔助決策,將管理者的心力從作業性管制工作移到他所面臨的管理決策問題。換句話說,DSS的目標是希望透過人、機及人機合作模擬一個完整的決策環境。透過這個電腦化的決策環境,決策者可避免許多繁瑣、浪費心力時間的機械化工作(如找尋資料、翻...
  決策支援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簡稱DSS)是一種以電腦為基礎、輔助決策者有效地制定決策的資訊系統(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所謂決策(Decision)是指一種日常不斷決定適當對策以解決問題的行為,而由於決策的結果會帶給我們利益或損失,因此擬定適當的決策就變得相當重要。DSS的觀念起源於1970年代初期、由美國史克特摩頓(Scott Morton)所提出的管理決策系統(Management Decision Systems)。其特色可歸納如下:
  (一)DSS所針對的問題多半具有半結構化(Semistr...
結構化決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對於日常重複性的決策,可按一定的規律,預先作出安排以達到期望的目標和結果,或可按常規的定量方法進行問題的描述和求解。
決策過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個人或組織解決問題或排解困難的過程。許多學者提出有關決策過程的理論及模式,其中以賽門(Simon)所發展的決策模式最為著名,他將決策過程分為蒐集資訊(Intelligence)、設計(Design)替選方案、以及選擇(Choice)決策方案三個階段。其中蒐集資訊就是尋找與決策有關的資訊,掌握解決問題所要用的資料,並定義決策問題。而設計解決方案則包含了設計、發展及分析可能的決策行動,對問題深入了解並找出幾個可行的替選方案,這個階段包含了較多腦力激盪的過程。選擇決策方案則是在許多方案中選一最適合的加以實行。
決策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將帥謀劃得當,在千里之外,指揮若定而取得勝利。唐.楊烱〈瀘州都督王湛神道碑〉:「蕭相立功於萬代,留侯決策於千里。」也作「決勝千里」。
教師決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決策是指教師如何處理訊息,包括教師如何思考、判斷和計畫等教師的認知歷程。教師的決策行為將影響教室內師生間社會互動的性質,也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
  教師決策包含兩類的決策行為,一個是教學進行時的決策,另一個是教學計畫時的決策
  教學進行時的決策又包括決斷所呈現的課程是否有效,和如果課程無效時要決定如何改變課程。研究發現:經驗愈多的教師愈能夠有彈性的調整課程以適合學生的需要,以及如果經常把教師的教學分配工作內容予以變動,可能會使教師在教學時的決策失去彈性。
  教學計畫時的決策探討的是:教什麼、教學目標應該是什麼,以及如何達成目標等問題。研究發現:花較多...
決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小型會議室,可使20人以下參與人員在同一時間與同一地點對同一問題,做面對溝通,或藉用電腦傳送資訊互談洽商,以便做決策
貝斯決策規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統計分類中的一種重要規則。設x為一種觀察向量,根據機率判定規則,可由下式確定x屬於w1或w2中的那一類別:
(1)若P(w1╱x)>P(w2╱x),則x屬於w1類;
(2)若P(w1╱x)<P(w2╱x),則x屬於w2類。利用貝斯規則,後驗機率(wi╱x)可由先驗機率(wi)和條件機率密度函數P(x╱wi)計算,即(wi╱x)=P(x╱wi)•P(wi)╱P(x)於是判定規則
(1)
(2)變成:
(3)若P(w1╱x)P(w1)>P(x╱w2)P(w2),則x屬於w1;
(4)若(x╱w1)P(w1)<P(x╱w2)...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