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河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特指黃河的發源地,位於青海省巴顏喀喇山東麓。《樂府詩集.卷四一.相和歌辭十六.南朝宋.鮑照.東武吟行》:「始隨張校尉,召募到河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的起始處。如:「源頭」、「泉源」、「飲水思源」。
事物的根本或由來。如:「根源」、「源流」、「來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水道的通稱。如:「運河」、「河流」。
黃河的簡稱。如:「河西」、「河東」、「河套」。
成河川狀的群體。如:「星河」、「銀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掃除、掃蕩。《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下》:「西盪河源,東澹海漘。」《宋書.卷七七.顏師伯傳》:「苟思達、龐孟虯等又追虜至杜梁,虜眾多,四面俱合,平面參軍童太壹及苟思達等並單騎出盪,應手披靡。」
推波助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吹波助瀾注音︰ㄔㄨㄟ ㄅㄛ ㄓㄨˋ ㄌㄢˊ漢語拼音︰chuī bō zhù lán釋義︰猶「推波助瀾」。見「推波助瀾」條。 01.南朝宋.鮑照〈觀漏賦〉:「時不留乎激矢,生乃急於走丸。既河源之莫壅,又吹波而助瀾。」(源) 02.清.黃宗羲〈外舅廣西按察使六桐葉公改葬墓志銘〉:「東浙宗風之盛,海門導其源,公吹波助瀾,不遺餘力。」
尼羅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尼羅河的源頭與流域尼羅河可以說是埃及的生命之河。長達六千七百公里,是全世界最長的河流(註一)。尼羅河源自於非中部維多力亞湖的白尼羅河,流經蘇丹境內時,又接納了兩條源自於埃塞俄比亞的支流: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尼羅河在埃及境內有一千兩百多公里,流經開羅附近時,分為五條支流,最後呈現放射狀的流入地中海,其所形成的扇形三角洲被古埃及人稱為「下埃及」。孟斐斯以南的河谷地帶直線長約七百公里,地形狹窄,寬度約從十公里至二十公里不等,此區域古埃及人稱為「上埃及」。 尼羅河的定期氾濫一般來說,洪水都是突如其來的,但尼羅河的河水卻是週期...
逼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逼近觀看。《元史.卷六三.地理志六》:「按河源在土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餘泓,沮洳散渙,弗可逼視,方可七八十里。」《聊齋志異.卷一二.二班》:「乃束火照榻,請客逼視。見鼻下口角有兩贅瘤,皆大如碗。」
乘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乘坐竹木編成的筏。傳說舊時天河與海相通,海邊的人每年八月見木筏往來;有人遂帶糧食乘筏,至天河,看到牛郎與織女。見晉.張華《博物志.卷一○.雜說下》。或以為漢張騫尋河源,而乘木筏到天河。見《太平御覽.卷五一.地部.石》引《荊楚歲時記》。後比喻登天。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飆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唐.李商隱〈海客〉詩:「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罷織一相聞。」
吹波助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推波助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原作「吹波助瀾」。南朝宋詩人鮑照,文詞贍逸,詞采華麗,文章中常表現出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典源所收的內容,節錄自〈觀漏賦〉,是他看到計時的刻漏,一時興起的感嘆之作。其中「時不留乎激矢,生乃急於走丸。既河源之莫壅,又吹波而助瀾」四句的大意是:時間的消逝就像激射而出的箭一樣快,而人事轉變比滾動的丸珠還迅速。如同河流的源頭不會阻塞,又因為風吹的關係,掀起更大的波浪。後來「推波助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推動鼓勵;亦用於比喻從旁鼓動,使事態擴大。
溯流從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溯河源。比喻探求本源,追根究柢。如:「端正社會風氣,必須溯流從源,從加強家庭倫理道德做起。」也作「溯流求源」、「溯流徂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