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法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說佛法,使聽聞者獲益。《大寶積經.卷十三.密跡金剛力士會第三之六》:「加用法施,救濟危厄。」
[大學法施行細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學法施行細則]係實施[大學法]的有關行政規定,其沿革與現況如下。
  民國元年(1912)十月教育部公布[大學令],明定大學以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閎才、應國家需要為宗旨,翌年一月公布[大學規程]。民國六年九月修正[大學令]。十三年二月教育部公布[國立大學校條例],[大學令]及[大學規程]同時廢止。迨至民國十八年(1929)四月,國民政府公布[中華民國教育宗旨及其實施方針],明定大學及專門教育必須注重實用科學,充實學科內容,養成專門知識技能,切實陶融為國家社會服務之健全品格。同年七月公布[大學組織法],規定大學應遵照教育宗旨及其實施方針,以研究高深學術,養成專門人才。八月十四...
教師法施行細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教師法施行細則2 修正日期3 法源4 適用對象與責任機關5 教師證書製作6 教師聘任及停聘、解聘、續聘7 教師會之定義 教師法施行細則全國法規資料庫:教師法施行細則 修正日期民國101年09月04日 法源第1條本細則依教師法(以下簡稱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訂定之。 適用對象與責任機關第3條軍警學校依教育人員任用條例規定聘任之專任教師,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本法。第5...
〔師範教育法施行細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範教育法施行細則〕係教育部依據民國六十八年(1979)十一月制定公布之〔師範教育法〕第二十二條之規定,於民國七十一年一月訂定發布,計二十一條;明定「其他教育專業人員」,係指從事教育行政、學校行政及社會教育等工作人員;而「有計畫之招生」,則由各師範校、院視各省(市)地區中、小學各學科師資需要數量,擬定招生名額,函報或層報教育部核定之。師範大學、師範學院、教育學院、師範專科學校之行政組織、校(院)長、教師、職員之任用,及其他有關學校行政事項,該法及該細則未規定者,依〔大學法〕、〔專科學校法〕及其他有關法令之規定。
  師範大學、師範學院及教育學院、系學生入學資格,須曾在公、私立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行。如:「施行」、「實施」。
加上、用上。如:「施肥」、「施藥」。
給予。如:「施捨」、「施恩」、「樂善好施」、「施比受更有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度、律令。如:「宗法」、「憲法」、「法律」、「法規」、「法外施恩」。
方式、途徑。如:「方法」、「辦法」。
範式、原則。如:「文法」、「語法」。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道法」、「現身說法」。
仿效。如:「效法」、「法古今完人」。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的獨立國家。首都巴黎,居民多信仰天主教,法語為主要語。
法子:方法。如:「大家一起想想,有沒有什麼法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懷才不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反義:人盡其才辨似: 「懷才不遇」及「英雄無用武之地」都有無法施展才能及本領的意思。 「懷才不遇」多用於強調不得志,境遇不佳,空有才能而無處施展;「英雄無用武之地」則多用於強調受制於環境等其他因素,而不能放手施展本領。 懷才不遇 英雄無用武之地 辨似例句 ○ ○ 他總覺得自己~,空有一身本領而無法發揮。 ㄨ ○ 在擁擠的大都市裡,跑車可說是~。
愛莫能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心有餘而力不足,心餘力絀反義:拔刀相助辨似: 「愛莫能助」及「心有餘而力不足」都有對事無法施力的意思。 「愛莫能助」側重於對需要幫助者,內心有所同情,但卻無法給予幫助;「心有餘而力不足」側重於心裡想做,但主客觀條件卻無法配合,不限於需要幫助者。 愛莫能助 心有餘而力不足 辨似例句 ○ ○ 雖然知道你的確需要人幫忙,但礙於規定,我實在是~。 ㄨ ○ 我們本想自己來改善社區環境,但是工程浩大,真是~。
直搗黃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龍」是指黃龍府,在今吉林省境,宋朝時為金人的都城。「直搗黃龍」本來是岳飛討伐金人時,以直抵金人都城黃龍府與部下相激勉,所採取的應戰策略。後來擴大引申,除了戰事以外,也可以用在各種競賽中,為了爭取勝利所用的策略,直接深入對方內部要地。《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列傳》提到,岳飛在對抗金人的戰役中,屢戰屢勝,士氣高昂。自燕京以南,金兵的號令無法施行,許多金朝的將領、官兵也都率領部眾向岳飛投降。岳飛的軍隊士氣大振,岳飛也很高興,就勉勵將士說:「我們要深入敵軍,直接攻克金人的都城黃龍府,然後大家就可以痛快地盡情喝酒以資慶祝!」後來「直搗黃龍」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以借指直接進擊敵方都城、巢穴。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路不拾遺」的實際例子,分別在《韓非子.內儲說下》及《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有記載:孔子在魯國的時候,把魯國治理得很好。春秋時鄭國的子產當了五年宰相,也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二者都讓國家出現了「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