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15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波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1)(Niels Bohr,西元1885~1962)丹麥物理學家尼耳斯.波耳。西元一九二一年擔任丹麥理論物理學研究所所長,並因對原子結構的研究,於一九二二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金,且其所領導的哥本哈根研究所,成為世界原子物理學中心。一九五七年獲福特基金會原子和平用途獎。其著作有原子結構和光譜理論、原子物理和人類知識等。(2)(Aage Bohr, 西元1922~?)丹麥物理學家阿格.波耳,是尼耳斯.波耳之子。西元一九六三年繼承父親職務,擔任該研究所所長。於一九七五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金。著有原子核的旋轉態、原子核結構等。
波耳磁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μB=eh/2πmc
  式中,e為電子之電荷量;h為Planck常數;m為電子之質量;c為光速。可作為量度原子之磁矩(magnetic moment)或稱磁偶極矩(magnetic dipole moment)之自然單位之用,以示原子或其他系統所具之磁矩為多少個Bohr磁元。
波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扁長,呈長方形與橢圓形的組合形,膨脹。殼體的裝飾起伏不顯著。 篩孔分布疏稀,放散肋可認出。前緣有緣稜及不連續的淺坑。後緣做鼓腮狀的突出,內緣溝刻劃不顯著,但可以認出。後尾板以中央脊分爲出上下兩內緣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面因震動所產生的起伏現象。如:「波浪」、「水波」、「波濤」、「平靜無波」。
物理學指由彈性體或流體振動所產生的現象,叫做波。如:「聲波」、「光波」、「音波」、「電波」。
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
波及:影響。如:「波及無辜。」
量詞。用於計算接續情勢的單位。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及動物的聽覺器官。如:「耳朵」、「耳聰目明」。
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木耳」、「銀耳」。
器物的兩旁附有如人耳,便於提攜的提把。如:「鼎耳」。
位於句末,表決定的意思。相當於「了」。
位於句末,表限制的意思。相當於「而已」、「罷了」。如:「想當然耳。」
位於句末,表驚嘆。相當於「邪」、「乎」。如:「父子如此,何其快耳!」
赫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名:(1)(Heinrich Rudolph Hertz,西元1857~1894)德國物理學家。證實光波與電磁波相同,證明了馬克士威的電磁理論,建立後來無線電發明的基礎,故學者稱電磁波為赫茲波。(2)(Gustav Hertz,西元1887~?)德國物理學家。與夫然克氏用電子撞擊原子,證實波耳原子理論,獲西元一九二五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