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00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泥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沉淪於卑下。唐.虞世南〈門有車馬客〉詩:「逢恩出毛羽,失路委泥沙。」
3.比喻東西輕賤不足惜。唐.杜牧〈阿房宮賦〉:「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泥沙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泥土和沙子隨著河流沖下來。比喻人或事物不論好壞均混雜一起。清.袁枚《隨園詩話》:「人稱才大者,如萬里黃河,與泥沙俱下。余以為此粗才,非大才也。」
湖鰍仔搵泥沙--緊搵緊大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泥鰍身上有黏液,越黏泥沙身子就會越大,比喻事情越來越不好處理。例:因為周轉毋過來,頭家向地下錢莊借錢,結果嗄像湖鰍仔搵泥沙共樣--緊搵緊大條。(因為周轉不靈,老闆向地下錢莊借錢,結果卻像泥鰍沾泥沙一樣,事情越鬧越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水和成的土。如:「泥巴」、「泥土」、「汙泥」、「爛泥」。
如泥狀的東西。如:「印泥」、「肉泥」、「蒜泥」。
用土製成的。如:「泥娃娃」、「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固執、拘束、放不開。如:「拘泥」、「泥古」。
停留不前。如:「你不要老是泥在這兒不走。」
塗飾。如:「泥牆」、「泥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細碎的石粒。如:「風沙」、「泥沙」、「飛沙走石」。也稱為「沙子」。
空穴來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爽宜人,但只屬於大王和貴族們;而百姓們居住在污穢、低窪的陋巷裡,身處混濁之地,所吹的風,是混雜著許多泥沙和腐臭之氣,當然無法和大王的清爽之風相比。因為承受風的環境不同,對君王來說,是一種享受;但對百姓而言,卻是一種折磨。」所以宋玉所說的「空穴來風」原本是指「有了空的洞穴,就會把風招來」,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事出有因,流言乘隙而入;或比喻憑空捏造不實的傳言。
付之一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秦國統治者喜愛奢華,一般人民也愛護著自己的家園,但為何在榨取別人時,絲毫不留餘地,而揮霍起來卻像泥沙一般毫不珍惜呢?那撐梁的柱子,比田裡的農夫還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紡織機上的女工還多;管絃樂聲,比鬧市中人們的話語還多。宮殿中一切的富麗堂皇,卻帶給人們無窮的災難和不幸,使得人民敢怒不敢言,而統治者也更加地驕橫了起來。等到戍守邊疆的兵卒們一起義,函谷關被攻陷,項羽一來,放了一把大火,可憐這富麗的阿房宮就這樣化為灰燼了。所以後來指東西讓一把大火給燒光了,就叫作「付之一炬」。
牛驥同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泥沙俱下、龍蛇混雜、魚龍混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雙殼綱的水生動物。有兩片同樣大小的硬殼,呈卵圓形或三角形。斧足發達,可行走及挖沙。多生活於淺海的泥沙中。如文蛤、圓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修養、修治。如:「潔身自愛」。唐.孟郊〈送超上人歸天台〉詩:「何以潔其性?濾泉去泥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