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渾厚     
瀏覽人次:2160 收藏人次:359084
1.純樸老實。宋.曾鞏〈館中祭丁元珍文〉:「子之為人,渾厚平夷,不阻為崖,不巧為機。」《兒女英雄傳》第一三回:「自從跟了安老爺,他便說從來不曾遇見一位高明渾厚的老爺。」
2.廣博紮實。《新唐書.卷一七七.李翶傳》:「翶始從昌黎韓愈為文章,辭致渾厚,見推當時。」
含蓄渾厚     
瀏覽人次:397 收藏人次:0
形容詩、畫的風格婉約樸實。《紅樓夢》第三七回:「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
質直渾厚     
瀏覽人次:134 收藏人次:0
形容詩詞文章書畫等筆力、風格樸素厚實。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一八.韓吏部下》:「語多質直渾厚,計應似其為人。」
    
瀏覽人次:28298 收藏人次:2150265
全部。如:「渾身」、「渾厚」、「渾圓」、「渾然忘我」。
    
瀏覽人次:10656 收藏人次:1485938
扁平物體表面與底部間的距離。如:「厚度」、「這塊木板約有三寸厚。」
不薄的。如:「厚脣」、「厚書」、「厚紙板」、「天高地厚」。
深、濃。如:「酒味厚」、「隆情厚誼」。
多、大。如:「厚利」、「厚禮」、「厚望」。
不刻薄。如:「厚道」、「敦厚」、「仁厚」、「寬厚」、「忠厚老實」。
重視、推崇。如:「厚此薄彼」、「厚古薄今」。
渾渾噩噩     
瀏覽人次:21828 收藏人次:1162891
1.渾渾,渾厚質樸的樣子;噩噩,嚴肅正大的樣子。後連用意為淳樸。語本漢.揚雄《法言.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清.鄭燮〈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三書〉:「而春秋已前,皆若渾渾噩噩,蕩蕩平平。」
推波助瀾     
瀏覽人次:15186 收藏人次:1211327
03.宋.朱熹〈答呂伯恭書〉:「近年文字姦巧之弊熟矣,正當以渾厚朴素矯之,不當崇長此等,推波以助瀾也。」
    
瀏覽人次:10077 收藏人次:2333991
3.樂器名。一種吹奏樂器。今藏、蒙一帶,常將貝螺尖端磨穿為吹嘴,在梵樂中使用,音色渾厚。《舊唐書.卷二九.音樂志二》:「貝,蠡也,容可吹之以節樂,亦出南蠻。」
    
瀏覽人次:5108 收藏人次:515289
渾厚。《說文解字.心部》:「惲,重厚也。」
等量齊觀     
瀏覽人次:4427 收藏人次:793494
(1) 況周頤:字夔笙,號蕙風,著有《蕙風詞話》一書。書中,他認為填詞重在抒寫性情襟抱,並以沉著渾厚的宋詞為規範,偏重在氣格和意境。書中並評論古人的詞,兼及記事和考証。
(2) 典故或見於清.周中孚《鄭堂札記.卷五》。
(3) 元遺山:元好問(西元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金秀容人。系出元魏,七歲能詩,興定三年進士,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古文繼承韓柳,結構嚴密。詩主風骨,反對浮艷。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
(4) 劉龍山仲尹:劉仲尹,字致君,號龍山,金蓋州人,生卒年不詳。能作詩。
(5) 譔:音ㄓㄨㄢˋ,著述。
(6) 蘊藉:含蓄不外露。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