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6.36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漢書藝文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十志之一。是班固按劉歆所撰之《七略》編定。分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六略,共收書三十八種,五百九十六家,一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每略有總序,每家之後有小序,為我國最早的目錄學文獻。簡稱為「漢志」。
漢書藝文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藝文志〕,後漢班固撰。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人,望都長班彪子。年9歲能屬文,誦詩書。及長,博通經籍,九流百家之學,無不窮究。明帝時,官校書郎,蘭臺令史,典校內府藏書。他非常熟悉〔七略〕的分類,所掌管蘭臺的藏書,即依據〔七略〕的分類來排列。
  司馬遷撰〔史記〕130篇,止於武帝太初。遷卒後,遞有好事者續撰,但多淺鄙,不足以續貂。至後漢班彪,繼作後漢數十篇,並譏正前人之失,未完而卒,明帝命固續成其父之志,固乃斷自高祖,終於孝平王莽之誅,成書百篇,名曰〔漢書〕,其十志中的〔藝文志〕係依據劉歆〔七略〕增刪改訂而成。
  〔漢書藝文志〕著錄六略38類、596家、13,269卷...
漢書藝文志講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藝文志講疏〕,顧實撰。實字惕森(或作生),江蘇武進人,嘗留學日本,歷任各大學教職,著有〔中國文字學〕、〔中國文學史大綱〕、〔莊子天下篇講疏〕、〔圖書館指南〕等書。〔漢志講疏〕出版於民國11年(1922)。
  是書每於著錄書之首,注存、亡、殘、疑。存者先引歷代簿錄,論說篇卷異同,再論今之存本,何者為善。有無後人校注?亡者試論著者行誼、篇旨,後代有無輯本。殘者先引歷代簿錄,以證其殘,再言此書有無輯本。疑者引各家之言,論辯其書。篇後再附〔見存百家真偽書表〕。
  〔漢志〕原文依官本及王氏補注本。顏注附行已久,亦附錄其下。而漢志原本時引〔別錄〕、〔七略〕,故亦加以採錄,...
漢書藝文志舉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藝文志舉例〕1卷,孫德謙撰。德謙字隘庵,江蘇元和人。此書著成於民國6年(1917),凡46則,蓋以章學誠〔校讎通義〕發〔漢志〕之祕,猶未能盡意,乃予推廣之,得46例,可為讀〔漢志〕之佐助。書前有其友人沈曾植、張爾田、曹元忠三序,末有王國維一跋,復提出孫書未解者疑義三點:一為〔漢志.六藝略〕於書、禮、春秋、論語、孝經諸類均首載古文經,而易、詩兩類無古文經,〔漢志〕明言劉向以中古文易經校施、孟、梁丘注,中書確有古文易經,何以著錄異例?二為〔別錄〕、〔七略〕、〔漢志〕乃同一系統,本不應有異,然〔荀卿書錄〕云32篇,而〔漢志〕著錄33篇;如〔山海經.序錄〕云18篇,而〔漢志〕僅13篇;又王逸...
漢書藝文志考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藝文志考證〕10卷,宋王應麟(1223-1296)撰。應麟字伯厚,號厚齋,浙江鄞縣人,登淳祐元年進士,歷官祕書郎,累遷禮部尚書,元成宗元貞2年卒,年74。此書凡10卷,蓋因唐顏師古所著〔漢志疏略〕,故捃摭舊文,為之補註,其體例不載〔漢志〕全文,以有所辨論者,始摘錄為綱,略如唐陸德明〔經典釋文〕之例。凡傳記有此書名,而〔漢志〕不載者,亦以類附入,各疏其所註於下,而以「不著錄」字樣區別之。雖不免有顯然依託之偽書,一概泛載,然論其賅洽,為後世所稱。
漢書藝文志條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藝文志條理〕8卷,清姚振宗(1842-1906)撰。其中六藝、諸子兩略各2卷,餘四略則各1卷。〔漢志〕是研究先秦學術及典籍源流的津逮,自宋以來考證其書者,以王應麟的考證最為富贍,只是王氏學非顓門,例多駁雜,對於學術的本源,未曾通究,故尚未得要領。姚氏在撰輯〔漢志拾補〕的同時,遇凡與〔漢志〕著錄之書有所關係的資料,即予疏記。積時既久,薈萃稍多,迺發凡起例,撰為此書。
  此書著作的凡例,於〔漢志〕原文及班固的原注,全予錄存,一字不遺。雖明知今本的分條,有所荒謬之處,應非班氏的舊例,但以流傳日久,不復更張,仍依其所分條數為之解釋,而各疏通其分析割裂之誤。於顏師古之注及王應麟之考...
漢書藝文志拾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藝文志拾補〕6卷,清姚振宗(1842-1906)撰。〔漢志〕著錄596家,13,269卷,係據劉歆〔七略〕而酌有增減,而〔七略〕所錄,唯據天祿閣所藏,至於內府蘭臺石室所儲典籍,民間傳習的博士章句的書本,多未入錄,以故唐宋以前載籍中所引漢代著作多不見於〔漢志〕,是所遺甚多。宋王應麟著〔漢志考證〕,即補入27種,其書中凡注明「不著錄」字樣者皆是也。姚氏博徵群籍,凡西漢以前的著作而為〔漢志〕失收者,一一捃摭出而疏通考訂,至於讖緯之書,則附錄之;道家、神仙家、兵書、術數之類,其出於後人依托者,則摒而不錄。姚氏例言云「篇卷數目,各從其是,舊史所無者則闕。撰人始主,各具端倪,無可考見者則闕。諸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有文才的。如:「文人」。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不猛烈的。如:「文火」。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冊的著作。如:「書本」、「書籍」、「圖書」、「教科書」、「線裝書」、「百科全書」。
信。如:「家書」、「書信」。
文件。如:「證明書」、「申請書」。
寫。如:「書寫」、「振筆疾書」。
字體。如:「楷書」、「草書」、「行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意、意向、抱負。如:「志向」、「立志」、「志願」、「志同道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