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潛逃     
瀏覽人次:1422 收藏人次:0
祕密逃走。《詩經.小雅.四月》:「匪鱣匪鮪,潛逃于淵。」《儒林外史》第五○回:「要犯一名萬里,係本府已革生員,身中,面黃,微鬚,年四十九歲,潛逃在外。」
捲款潛逃     
瀏覽人次:2044 收藏人次:234233
竊取全部的金錢逃走。如:「公司會計因一時貪念而捲款潛逃,但不久之後就被逮捕入獄,接受法律的制裁。」
畏罪潛逃     
瀏覽人次:1626 收藏人次:244472
因畏懼罪刑而祕密逃走。如:「他已經失蹤多日,想必是畏罪潛逃了。」
    
瀏覽人次:25362 收藏人次:4647065
2.深入、隱祕。[例]潛藏、潛伏、潛逃
    
瀏覽人次:9328 收藏人次:2893782
1.離開、跑走。如:「逃跑」、「逃走」、「畏罪潛逃」。《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下.謝該傳》:「猥使良才抱樸而逃」。
妄自菲薄     
瀏覽人次:72298 收藏人次:5584229
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西元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建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2) 引喻失義:援引例證而有所不當。見「引喻失義」。〔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據《文選.卷三七.表上》引)
    
瀏覽人次:29801 收藏人次:3927509
3.挾藏。如:「捲款潛逃」。《紅樓夢》第四回:「他意欲捲了兩家的銀子,再逃往他鄉去。」
人去樓空     
瀏覽人次:10884 收藏人次:172844
表示舊地重遊時人事已非,或對故人的思念。語本唐.崔顥〈黃鶴樓〉詩。後亦用「人去樓空」形容畏罪潛逃,不知去向。
縱虎歸山     
瀏覽人次:8792 收藏人次:427825
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西元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建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3) 巴:劉巴(?∼西元222),三國蜀零陵烝陽人,字子初。少有名,劉表多次薦舉不就。初依曹操,後歸劉璋。劉備攻取益州後,劉巴歸附。多奇謀良策,諸葛亮曾稱讚說︰「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
(4) 內:音ㄋㄚˋ,通「納」,接納。
(5) 張魯:字公祺,東漢末...
錦囊妙計     
瀏覽人次:8693 收藏人次:716551
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諡號昭烈帝。
(2) 孔明: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
(3) 子龍:趙雲(?∼西元2...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