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1.05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灰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塵土、塵埃。《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只見途間一人,頭帶氈笠,身背皮囊,滿身灰塵,是個慣走長路的模樣。」
灰塵與因緣(天理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理教相傳,父母神將違反康樂生活的人心,比喻做「灰塵」來告誡人們。灰塵本來是非常輕微的東西,只要輕輕一吹就飛掉,但若不經常打掃,日積月累就不容易清掃乾淨。一旦變成汙跡,要使它恢復原來潔淨談何容易;心靈的灰塵亦然,若不經常反省改善,勤清除心塵,心靈將蒙塵而失去明淨,久之,逐漸形成危害健康與幸福的惡因緣。惡因緣一旦造成,就不知須付出多少心血,費多少年代始能化除,所以天理教父母神、教祖一再要人們重視「日日之理」,慎用借來的身體,勤於掃除易沾染的灰塵,以免增添惡因緣。
  父母神為促使人們認知惡因緣的基因,舉出八種錯誤的存心──灰塵,茲列舉如下:
  1.貪心:所謂貪心的心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飛揚的細小灰土。如:「塵埃」、「灰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塵土。[例]灰塵
槁木死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體寂靜有如枯木,精神凝聚猶如冷灰。形容人清虛寂靜,對外物無動於衷。語本《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後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紅樓夢》第四回:「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聞無見。」也作「木形灰心」、「枯木死灰」、「死灰槁木」。
望塵莫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塵莫及」的意思就是看著前面的人揚起的灰塵自己卻無法趕上。這句成語或者是出自於《莊子.田子方》。《莊子.田子方》中有一段孔子和顏淵的故事:有一天顏淵請教孔子:「夫子走的時候,我也跟著走;夫子快步走,我也跟著快步走;夫子快跑時,我也跟著快跑。可是當夫子奔走速度達到非常快速的時候,我卻只能在後面瞪著眼睛直看。」顏淵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孔子做什麼,他也跟著做什麼,但是卻發現某些地方是無法跟上腳步的。有些時候,孔子不需要說什麼,眾人就自然信服;不曾親近或偏袒,但情意卻自然而周到;沒有爵位,而百姓卻自然的歸向。這些在顏淵的心中,一直無法解釋是什麼緣故,總覺得孔子像是在前面快速奔跑,自己在後面,卻怎麼樣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振動。如:「抖落一身的灰塵。」《兒女英雄傳》第四回:「誰想那女子放下石頭,把手上、身上的土,拍了拍抖了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灰塵、塵土。如:「塵埃」。晉.潘岳〈藉田賦〉:「微風生於輕幰,纖埃起於朱輪。」
一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非常乾淨,一點灰塵都沒有。《隋唐演義》第六回:「乃一淨室去處,窗明几淨,果然一塵不染,萬緣俱寂。」也作「纖塵不染」。
古色古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希鵠,南宋理宗時人,生卒年不詳。所著《洞天清祿集》,是一本關於考察、鑒賞古文物的作品。依中國的傳統說法,文具也叫文房器物,趙希鵠在書中列了十項之多,有古琴、古硯、古鐘鼎彝器、怪石、筆、墨、紙、畫等,同時論述了鑒賞、收藏、裝裱等方面的經驗。趙希鵠提及辨別畫作真偽的方法:古畫會因為時日久遠,沾染灰塵,而呈現黑色或淡黑色,因此散發出一種古雅的色彩和情調,具有獨特的氣味。如果是後人仿作的,則多為黃色而且色彩鮮明,沒有任何的灰塵與暗淡的色澤。後來「古色古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具有古雅色彩和情調的書畫、器物、建築、藝術品等。另外在北宋和南宋也均有出現「古香」一詞,如北宋.米芾《畫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