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60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狗彘不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豬狗都不如。比喻人品低劣。《荀子.榮辱》:「人也,憂忘其身,內忘其親,上忘其君,則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封神演義》第六二回:「朝廷拜你為大將,寵任非輕,不思報本,一旦投降叛逆,真狗彘不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似、好像。如:「不若」、「欣喜若狂」、「旁若無人」、「大智若愚」、「似有若無」。
假如、如果。表示假設。如:「倘若」、「假若」、「若是」、「若非」。
你、你的。如:「若輩」。
若干:大約計量的詞,即多少。如:「若干年後,你就會明白爹的用心了。」
般若:佛教用語。指能證悟的智慧。如:「佛教認為一切般若智,都是從自性而生,不假外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豬。如:「野彘」。《孟子.梁惠王上》:「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商君書.兵守》:「老弱之軍,使牧牛馬羊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哺乳類動物。聽覺和嗅覺都很靈敏,有些狗經訓練後可用來追蹤、守衛、導盲、救生。生性忠誠,因而成為人類的好朋友。如:「狗糧」、「狗窩」、「土狗」、「遛狗」。
不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不上。《戰國策.齊策一》:「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三國演義》第二回:「我三人義同生死,豈可相離?不若都投別處去便了。」也作「不及」、「不如」。
2.不善。《左傳.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
狗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狗與豬。比喻行為卑鄙的人。《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反君事讎,行若狗彘。」
豬狗不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狗彘不若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