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9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狂妄橫行、不加約束。如:「狂」、「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狂妄放肆。《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外受流言,沉迷獗,以至於此。」《三國演義》第四○回:「劉備如此獗,真腹心之患也,不可不急除。」
2.傾敗、滅亡。《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獗)〔蹶〕,至于今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狂妄胡為。《莊子.山木》:「不知義之所適,不知禮之所將,狂妄行,乃蹈乎大方。」《文選.揚雄.趙充國頌》:「先零狂,侵漢西疆。」
2.形容氣勢猛烈。唐.元稹〈有酒〉一○章之八:「陰火然兮眾族沸渭,颶風作兮晝夜狂。」《水滸傳》第六六回:「班毛老子,狂燎盡白髭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帶散亂不整。引申為恣意胡為,狂妄偏邪。《楚辭.屈原.離騷》:「何桀紂之倡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譏桀紂之披,傷羿澆之顛隕,規諷之旨也。」也作「昌披」。
狂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慌張的樣子。《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只見賣餶飿的小廝兒掀起簾子,狂狂,探一探了便走。」也稱為「張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獗作亂。如:「那一帶山賊亂橫行,來往行人須多加留神。」
一丘之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像出自同一山丘的貉(ㄏㄜˊ,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樣,沒有什麼差別。」楊惲如此借古諷今,實在是太狂無禮了!宣帝聽了很生氣,就將楊惲免職。後來「一丘之貉」由此演變而來,用來比喻彼此同樣低劣,並無差異。
風行草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三國志.卷五三.吳書.張紘傳》裴松之注引《吳書》:「平定三郡,風行草偃,加以忠敬款誠,乃心王室。」唐.劉禹錫〈為淮南杜相公謝兵馬使朱鄭等官表〉:「遂使感激之士,希勇爵以捐驅,狂之徒,耹聖澤而悛性,風行草偃,其勢必然。」也作「風行草靡」、「風行草從」、「草靡風行」、「草偃風行」、「草偃風從」。
如魚得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姦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獗)〔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
甚囂塵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喧譁嘈雜,塵沙飛揚。語本《左傳.成公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曰:將發命也,甚囂且塵上矣。」今多用為傳聞四起,議論紛紛的意思。如:「近日官商勾結的消息甚囂塵上。」亦可指極為狂、囂張之意。如:「當前社會關說之風甚囂塵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