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5.00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理動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理動力或瞬發力又稱無氧動力(anaerobic power),是身體透過無氧性代謝路徑從事激烈運動的能力,通常是指短而劇烈運動的能力或能量,是跑、跳、投擲等基本運動的主要動力來源,放在身體適能中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無氧動力又可分為乳酸性無氧動力(lactacid anaerobic power)及非乳酸性無氧動力(alactacid anaerobic Power)二種。
  瞬發力曾因為肌肉內的磷化物量有限,能量需要量大於能量供給與再合成的速率,乳酸堆積,而無法持久。赫曼森(Hermanson)曾在一九六九年提出限制無氧性能量產生和利用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1)肌纖維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命。如:「生物」、「生靈」、「輕生」、「殺生」、「捨生取義」、「起死回生」。
生育。如:「生日」、「生殖」、「生兒育女」。
成長、滋長。如:「生長」、「滋生」、「生成」、「生生不息」。
活著。如:「生存」、「人生於世」、「生不逢時」。
不熟悉。如:「生人」、「生字」、「生手」、「生疏」、「面生」。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米」、「生冷」、「半生不熟」。
產生。如:「發生」、「生事」、「生利」、「生財有道」、「你可別再生出什麼新花樣!」
生活、生計。如:「謀生」、「生路」、「無以為生」。
非常。如:「生恐」、「生怕」。
老師稱呼弟子或弟子自稱。如:「學生」。
量詞。用於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原則、規律。如:「原理」、「道理」、「公理」、「義理」、「真理」。
物質的紋理、組織。如:「肌理」、「木理」、「紋理」。
辦事、處置。如:「處理」、「治理」、「辦理」、「代理」。
修治、使整齊。如:「整理」、「理家」、「理髮」。
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意見或反映的態度。如:「理會」、「置之不理」、「不理你了!」
順序、層次。如:「有條有理」、「這封信寫得條理分明。」
溫習、熟習。如:「理熟了功課」、「書不理不熟」。
自然學科。如:「理化」、「理工」、「理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和動物體內筋肉運動所產生的效能。如:「力氣」、「力量」、「體力」、「臂力」、「腕力」、「力不從心」、「力能扛鼎」。
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的作用。如:「動力」、「抗力」、「向心力」、「離心力」、「地心引力」。
泛指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功能或作用。如:「火力」、「水力」、「風力」、「浮力」、「說服力」、「吸引力」、「生產力」、「勞動力」。
才能、能力。如:「實力」、「智力」、「理解力」、「量力而為」。
權勢。如:「權力」、「勢力」。
盡力、拚力的。如:「力戰」、「力爭上游」、「力求上進」、「據理力爭」。
以力氣供人使役的人。如:「苦力」。
動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使機械運動、作功的作用力,如人力、風力、水力、熱力、原子能均為動力來源。
2.比喻使事業前進和發展的推動力。如:「親人的鼓勵,是他事業成功的最佳動力。」
生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養生之道。《文選.嵇康.養生論》:「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生。」宋.蘇軾〈問養生〉:「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而生理備矣。」
2.生活、生計。《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白承福部落在太原多務剽掠,居民不安生理。」《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年三十餘,覺得心裡不耐煩做此道路,告脫了在本縣去,別尋生理。」
3.生意、買賣。明.沈采《千金記》第三齣:「卻不道猛將軍無刀殺不得人,巧媳婦無米煮不得飯。這等年成,那得本錢學做生理。」《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且歇這三日生理,不去賣油。」
4.生存的契機。《新唐書.卷一一六.李日知傳》:「吾不去曹,囚無生理。」
5.生物體內各系統、器官的生命活動。如:「生理機能」。
拒學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拒學症(School refusal)目錄1 前言2 定義3 症狀3.1 身心症狀3.2 抗拒行為3.3 心理症狀4 病程5 輔導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前言拒學症過去也被稱為懼學症,而懼學一詞是由美國精神科醫生Johnson(1941)年所提出,根據心理動力學取向,他們認為懼學症因為對學校潛藏著強烈烈的莫名壓力與恐懼,而且會伴隨多種身心症狀,是一種學校適應的障礙的情緒障礙症。在1960年代後歐美各地開始有些醫生因為兒童的對上學的恐懼,出現逃避或拒學上學情況,因此開始稱之為拒學症。到了1995King,Ollendick&Tonge也開始將兒童上學困難的現象稱為拒學症。(註1) 定義B...
醫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醫學模式(medical model)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重於兒童「本身內在」(intrachild)變項。這個模式中很多方法均導源於行為的心理動力或病理的模式,此模式之處理植基於三項基本假定:1.若未能診斷潛在的問題,無法選取適當的治療方式。2.顯露出來的行為問題,必有其背後之潛在原因。3.類似的問題可以採取類似的治療方式。醫學模式中學生本身內在變因,多數與其生理因素有關,如果是生理因素引發的行為問題,處理介入時通常要請求醫學專業、或其他輔導專業機構的協助,這是一種轉介服務的處理策略,也是教訓輔三合一方案中的「二級預防處置」與「三級預防處置」。 內容說明醫學模...
兩性平權主義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性平權主義治療(Feminist therapy)目錄1 理論原則2 治療核心3 治療範圍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理論原則兩性平權主義是提供諮商員以及當事人一個相互對話的機會,並且經由對答以及資訊分享的過程中,可使諮商員以及當事人一同成長。而此理論主要聚焦於相互教育以及心理教育上,因此雙方應分析自己的文化背景,並且諮商員應教導當事人以多種角度去看世界。在兩性平權治療中,治療師必須把壓迫、系統、家庭和脈絡等概念放進取向當中,並且若認知行為、人文主義和心理動力等等治療理論加到實務中,將能使此治療方法更為豐富。(註1) 治療核心兩性平權主義的治療核心為性別議題以及性別歧視,而針對此兩者議題絕不能以...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