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用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使用完畢。如:「工具用完,請放回原位。」
2.耗用殆盡。如:「醬油快用完了,出門時要記得再買一瓶回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如:「用人」、「任用」、「運用」、「用兵」。
功能、效果。如:「功用」、「器用」、「作用」、「效用」。
吃、飲。如:「用飯」、「用菜」、「用茶」、「用湯」、「用餐」。
花費的錢財。如:「家用」、「零用」、「花用」、「用度」。
付出、施行。如:「用情」、「感情用事」、「用盡心機」。
需要。如:「你不用去!」、「這件事不用你插手!」
可供使用的、應用的。如:「用品」、「用具」、「用途」、「用處」。
用功:認真學習。如:「用功讀書」、「努力用功」。
用意:存心、意圖。如:「你的用意何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盡,沒有剩餘。如:「用完」。《紅樓夢》第三七回:「若看完了還不交卷,是必罰的。」
黔驢技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虎了解驢子再無其他技能後,立刻撲上去吃了牠。比喻人拙劣的技能已經用完,再也無計可施了。典出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
罄竹難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 出處2 2. 語義3 3. 成語故事4 4. 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 出處 《舊唐書˙卷五十三˙李密傳》:「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2. 語義 罄:空,盡。竹:指竹簡。書:寫。把竹子用完了都寫不完,比喻事實(多指罪惡)很多,難以說完。 3. 成語故事「罄竹難書」的「罄」,是「用盡」的意思,「竹」指的則是從前用來刻寫文字的「竹簡」。古代在還沒發明紙之前,人們都是把竹子剖成一片片的,然後在上面書寫文字。所以「罄竹難書」整個成語的語義便是:即使把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盡、用完。如:「罄其所有」、「罄竹難書」。《梁書.卷四八.儒林列傳.范縝》:「粟罄於惰遊,貨殫於泥木。」
芻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用草編結成的狗形,供祭祀用,用完即丟棄。後比喻輕賤無用之物。《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周宣》:「芻狗者,祭神之物。」
手無寸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無寸鐵」原作「手無寸刃」。《異苑》一書所記皆神話傳說之事,其中記載晉代一則故事:住在順陽南鄉的楊豐和兒子楊香在田裡收割穀物時,被出沒的老虎給咬住,年僅十四歲的楊香,手上沒有拿任何短小鋒利的武器,直接捉住老虎的脖子,結果救了父親一命。刃就是鐵器,所以後來從這裡演變成「手無寸鐵」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手上沒有拿任何武器。另外在較早的文獻漢朝李陵〈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已可見到「人無尺鐵」一詞,意思是說:士兵傷亡慘重,箭矢也用完了,手上連一件短小的武器也沒有,還是奮勇爭先上前殺敵。
黔驢之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如果技能拙劣卻還要逞能,結果亦將招致失敗。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黔驢技窮」,用來比喻人拙劣的技能已經用完,再也無計可施了。
書寫障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為兩手同利,它可能會延遲童年的精細動作技能。往往做一點小事就能夠幫助書寫障礙的學生,如允許他們使用用完善的書寫用具或允許他們提交打字工作,而不是要求他們一定要手寫。 對教師與家長的建議使用較細的筆(三角鉛筆)促進有效的握持。粗鉛筆適用於某些類型的顫抖或腦性麻痺者。在學生開始寫文章,讓他們從事準備活動,如編造,或說出他們想寫的內容。使用有襯底線的紙張的引導文字的走向。允許學生較多的時間來完成課堂的作業;否則他們無法受益於教學活動。早點給學生鍵盤允許學生使用筆電或電腦做課業。允許學生在錄音機口述;他本人或者是成年人可以在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