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0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當面對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面的互相質問對答。如:「既然兩方所言不一致,只好請他們當面對質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擔任。如:「當老師」、「當主持人」。
主持、主管。如:「當家」、「當政」、「當權」。
應該。如:「應當」、「當然」、「理當」。
相等。如:「旗鼓相當」、「門當戶對」。
承受。如:「當不起」、「不敢當」、「擔當」。
對著。如:「當面說清」、「當機立斷」、「當局者迷」、「當街而立」。
正值。如:「正當其時」。
此、本、即。如:「當時」、「當日」、「當年」、「當地」、「當代」。
認為、視為。如:「當真」、「當作」。
抵押。如:「典當」、「當鋪」。
圈套。如:「小心不要上了他的當!」
合宜。如:「恰當」、「得當」、「適當」。
成績不及格。如:「我被當了三科。」
抵擋。通「擋」。如:「銳不可當」、「螳臂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根本、特性。如:「質地」、「質料」、「特質」、「流質」。
人的天性、本性。如:「氣質」、「資質」。
樸實的本性。如:「質樸」、「文質彬彬」。
責問、盤問。如:「質問」、「質疑」。
以人或財物作為抵押。如:「質押」。
作為抵押的人或物。如:「人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確。如:「對錯不分」、「答對了。」、「你說的話是對的。」
正常。如:「氣氛不對」、「神色不對」。
相反的一方。如:「對方」、「對手」、「對岸」。
搭配、相配。如:「登對」、「門當戶對」。
平分成兩份。如:「對半」、「對分」、「對切」。
成雙的。如:「對筆」、「對聯」、「對偶」、「出雙入對」。
答話、回答。如:「對答如流」、「無言以對」。
讓兩種事物配合在一起。如:「對獎」、「對號入座」。
比照。如:「對照」、「校對」、「核對」、「查對」、「比對指紋」。
調整使合於一定標準。如:「對光」、「對焦」、「對準」、「對好距離」。
相合、適合。如:「對味」、「對症下藥」、「文不對題」。
看待。如:「對待」、「對事不對人」。
向著、朝著。如:「面對面」、「對著天空」。
介詞。後面接對象、處所、範圍。A>表示對象。如:「對人誠懇」、「對牛彈琴」、「他對你說什麼?」。B>表示處所。如:「我對這裡不太熟悉。」C>表示範圍。如:「他對太空科學很有研究。」
量詞。用於計算成雙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對鐲子」、「兩對夫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臉部。如:「顏面」、「面貌」、「面容」、「笑容滿面」。
身分、地位。如:「面子」、「情面」。
外在的風采、情況。如:「門面」、「體面」、「場面」、「局面」、「世面」。
物體的外表或上方的一層。如:「路面」、「水面」、「封面」、「表面」。
方向、部位。如:「正面」、「片面」、「全面」、「四面八方」。
向著、對著。如:「面壁思過」、「背山面水」。
當面。如:「面談」、「耳提面命」、「面授機宜」。
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的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如:「平面」。
量詞:A>計算平面物的單位。如:「三面牆」、「一面國旗」、「兩面鏡子」。B>計算見面次數的單位。如:「見過一面」。
面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面向、面朝。《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六.捉季布傳文》:「蕭何便囑侯嬰奏,面對天階見至尊。」宋.陳與義〈菩薩蠻.南軒面對芙蓉浦〉詞:「南軒面對芙蓉浦,宜風宜月還宜雨。」《鏡花緣》第八五回:「於是面對戲臺恭恭敬敬福了一福,奠了三杯。」
2.面臨。指當面對著問題或形勢。如:「面對挑戰」、「面對這波寒流來襲,養殖戶早有萬全準備,以防寒害。」《古尊宿語錄》卷二○:「壞與不壞,俱非內外。不隔纖毫,尋常面對。」
對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人共犯一案,預審時令各犯及證人互相質問應答,以證其是否同謀,稱為「對質」。亦泛指與問題互相關連的各方當面對證。《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廉使叫押到屍場上認領父親屍首。取出僉事對質一番。」
當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面、當著別人的面。唐.杜甫〈莫相疑行〉:「晚將末契託年少,當面輸心背面笑。」《三國演義》第五九回:「如有病者,即設壇使病人居於靜室之中,自思己過,當面陳首。」
2.面對面的受審或對質。《水滸傳》第五三回:「當下十數個牢子獄卒,把李逵驅至當面。」《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御史分付開門,仍喚魯學曾一起覆審。御史且教帶在一邊,喚梁尚賓當面。」
面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面對質。《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隨拘李氏到官,李氏與大郊面質,句句是楊化口談,咬定大郊謀死真情。」
契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當面對質。《大宋宣和遺事.利集》:「似你這般人,留之何用?若五七日,聞知蓋天大王,共你契勘這一場公事。」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