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81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孟子註疏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趙 岐注 宋孫奭疏 宋嘉泰間兩浙東路茶鹽司刊元明遞修本   經學是傳統文化的源泉,歷來有不少先賢作了許多考釋注疏的工作,在印刷術尚未發明使用之前,這些經籍註疏的著作都仰賴手抄,及至五代後唐明宗時,宰相馮道始建議利用唐以來民間發明的雕版印刷術,由國子監雕梓群經。當時所刻的群經,以唐開成石經的經文為範本,再取六朝以來經注本之注文附入,並不及義疏,因只有經注而無義疏,所以是單注本。至於群經義疏之雕梓,約始於宋太宗端拱元年﹙988﹚,但僅刻印義疏,不附經注文字,被稱為單疏本。由於去今久遠,加以戰亂兵燹:五代監本群經,早已不見蹤影,宋代單疏本群經,遂成為存世最早的經書出版品,然傳世絕少,有如鳳毛麟角。   單疏本群經,閱讀時需持經注本對照,甚不方便,到了南北宋交替之際,便有群經注義疏合刻本的誕生,負責出版的機構是兩浙東路茶鹽司,三山黃唐曾主其事,故稱為「黃唐本」,又因各書每半葉八行,也被稱為「八行本」。八行本群經注疏,謹守單疏本的刻書精神,內容錯誤既少,復為群經刻印史中,上承單疏本遺規,下開注疏合刻之先河,因而特別受到學界的尊崇,清代學者阮元即譽為天下第一善本。   本書亦為八行本群經注疏合刻本之一,刻於宋寧宗嘉泰年間,書版於元明兩代曾加以修補。全書分為十四卷,每卷並分上下。宋版原刻,點畫嚴整,字無俗體,校勘精審;元季以後修補者,字稍近匠體,不若原刻矜慎,惟尚不失出自良工之手。八行本群經傳世可考者只有六種,是本為其中之一,且筆墨精審,版式寬大爽朗,由上可見北宋監刻諸書之遺範,下足以校正後來各本之訛謬,實為稀世之珍本。
疏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疏通解除緊繃的狀態。如:「疏解交通阻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識、看法。如:「見解」。
答案。如:「解答」、「不得其解」。
明白。如:「了解」、「理解」、「費解」、「諒解」。
鬆脫、免除。如:「解開」、「解脫」、「解除」、「解渴」。
分割、剖分。如:「分解」、「解剖」、「瓦解」、「難分難解」。
陳述、說明。如:「講解」、「解析」、「解釋」、「辯解」、「解說」。
使對立的情況不再持續緊張。如:「排解」、「勸解」、「調解」。
排出大小便。如:「小解」、「解手」。
押送、發遣。如:「押解罪犯」、「蘇三起解」。
解元:古代科舉鄉試第一名。
解縣:大陸地區山西省內的一縣。姚渠河斜貫其間。有同浦鐵路通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暢通。如:「疏通」、「疏解」、「疏導」。
解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解說、說明、注解、注釋、疏解
詮釋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純的報導或簡單的重複,而是需要翻譯和解釋。翻譯是要把人們不熟悉的諸神的語言的晦澀不明的指令內容進行疏解,以使一種意義關係從陌生的世界轉換到我們自己熟悉的世界。Hermes是神的信使,他把諸神的旨意傳達給凡人,在荷馬的敘述裡,他通常是從字面上轉達諸神告訴他的消息,然而,特別在世俗的使用中,hermeneus(詮釋)的任務卻恰好在於把一種用陌生的或不可理解的表達的東西翻譯成可理解的語言。(何萬福,2004)  詮釋學至狄爾泰(W.Dilthey,1833~1911)強調精神科學方法論,有別於自然科學。至五十年代的海格爾(M...
解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疏解、處理清楚。如:「解決了難題。」漢.王充《論衡.案書》:「孰與剖破渾沌,解決亂絲?」《孽海花》第三○回:「他在窗外聽得不耐煩,爽性趁此機會,直闖進去,把出去的問題直捷痛快的解決了。」
擁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阻塞不通暢。[例]尖峰時段路口通常有交通警察指揮,疏解擁塞的交通。
解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釋、說明。《史記.卷六○.三王世家》:「謹論次其真草詔書,編于左方,令覽者自通其意而解說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如今既有這十二字謎語,必有一個解說。雖然我自家不省得,天下豈少聰明的人?不問好歹,求他解說出來。」
惶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中惶恐不安的樣子。唐.柳宗元〈與楊誨之疏解車義第二書〉:「到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追思咎過,往來甚熟。」也作「皇皇」、「遑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