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6.30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醫治疾病的方法。如:「物理療法」、「化學療法」、「催眠療法」。
認知治療法(cognitive_therap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認知治療法之簡介2 認知治療法之重要概念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認知治療法之簡介認知治療法的創始人為Beck,認知治療法是從憂鬱症研究發展出來的。認知治療法
完形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完形治療法是一植基於現象學與存在思想的心理治療學派,由波爾斯(Friedrick(Fritz)S. Perls, 1893~1970)及其夫人(Laura P. Perls)在一九四○年代創立,再由許多學者發展而成。在其創設過程中,主要受到五種傳統的影響: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芮施(Reich)的品質分析(characteranalysis)、存在哲學、完形心理學及東方宗教等。波爾斯強調構成整體的部分不能被分開的了解,必須考慮其是有組織的且統整的整體,而非特殊分離的部分,因此遂以德文「完形」(Gestalt)命名其發展的治療法。其理論架構,基本上乃是現象學與存在思想的組...
當事人中心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當事人中心治療法 (Person-centered Therapy)1.1 起源1.2 主要概念1.3 教育理念1.4 參考書目1.5 關鍵字 當事人中心治療法 (Person-centered Therapy) 起源當事人中心治療法奠基於人文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創始人羅傑斯(Carl Rogers)認為人的本質是好的,人有許多潛質和...
行為治療法(behavior_therap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行為治療法之簡介1.1 基本特徵與假設1.2 治療技術2 關鍵字3 參考資料 行為治療法之簡介1. 行為取向發展源於1950和1960年代早期,運用古典制約、操作制約來治療各種行為問題,代表人物為Skinner、Bandura。行為治療目前的趨勢是發展一些方法,給予個案實際的控制力量,並以此擴展他們的自由範圍。治療目標在於提升人們的技巧,使人們有更多地反應選項,進而獲得更多自由和更多選擇的可能性。行為治療的優點有客觀量化、治療目標明確具體、...
阿德勒學派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德勒學派治療法(Adler counseling)目錄1 理論原則2 人格的動力2.1 自卑的原則2.2 優越的原則3 諮商方法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理論原則此學派主要強調人是命運的主宰者,而並非犧牲者,並且強調人的自由抉擇、責任、生活目標、自我決定、生命的意義以及追求成功與完美等等之本能,另外也主張人的行為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而與佛洛伊德最大的不同即在於,阿德勒認為個人意識為人格的核心所在,並非佛洛依德認為的淺易識為人格的核心,因此阿德勒看重的是對於往事的解釋,並且這些詮釋對於日後的影響為何。(註1) 人格的動力...
魯爾夫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身體治療法的一種方法,由愛達、魯爾夫(Ida Rolf)所創,又叫做結構整合法(Structural Integration)。他發現人體的可塑性,人體的肌肉可以做正確的延伸而不受傷害,當身體的各部位耳朵、肩膀、骨盤、大腿及足踝在一平衡的垂直線時,且肌肉達到很好的調適時,地心引力將不是造成肌肉傷害的主要原因。魯爾夫治療法是一種深層組織的按摩治療法,包括了一小時有十種不同的活動,每一個活動著重在身體的某一部位。由於是作用在較深層的組織上,因此患者會感到疼痛,但是成效相當大,它徹底改變受試者的肌肉緊繃狀態。由於改變相當快速,以至患者會失去平衡的感覺。為了使魯爾夫治療法維持長時間的成效,患者也必須...
自我管理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自我管理,又能有效率的安排他的環境,產生所期待的效果,一步步的達到目標,得到成功的滿足。自我管理治療法要能達到預期效應注意下列原則:1. 訂定的規則要簡單易行、確切具體,才能收到預定的效果。2. 建立階段性的檢核制度,用逐步漸進的方式完成目標行為。3. 公開自我管理治療計畫,促進當事人的努力。4. 將自我管理治療的計畫與另一人分享,以達相互勉勵效果。5. 將增強給予權力託給別人,使自我管理治療計畫收到效果。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自我管理、個體行為英文關鍵字: Self-management、Individual beh...
現實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實治療是葛拉塞(William Glasser)於一九六五年所提出的心理治療理論與方法。
  現實治療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下列四點:(1)人有基本的心理需求,包含愛與被愛、價值感、自由及樂趣需求。這些需求是人類所共有,但是每個人滿足需求的內涵與方式則不一,後者即所謂的慾望,具有個別差異性。人的行為即是為了滿足心理需求或慾望。(2)個體的需求或慾望受挫時,個體會出現各種行為來因應此挫折,以設法滿足需求。(3)個體的行為包含四個成分:行動、思考、感受與生理反應。四者一體,然而個體能主動控制的成分為行動和思考,尤其是行動部分,是最容易由個體主控。(4)行為由內在需求與慾望所促動,大部分是...
音樂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療法(music therapy) 定義音樂具有治療功效的記載可以遠溯至埃及等古代文化,然而與教育、醫療及復健的結合,則可說是正式始於一九五零年美國國家音樂治療協會(The National Assoc iation for Music therapy)的成立。音樂療法的適用對象與藝術治療一樣,最初嘗試性的應用在精神病患並獲得穩定情緒之療效證實,而逐漸廣泛應用於身心障礙兒童乃至正常幼兒及學童,以改善情緒障礙等症狀、矯治注意力及人際關係等問題行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