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71.845 ms
共 1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攀登山嶺。《三國演義》第三回:「有良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
|
登山臨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攀登山嶺,瀕臨江河。形容遊覽山水名勝或指長途跋涉。《楚辭.宋玉.九辯》:「登山臨水兮若將歸,泬寥兮天高而氣清。」《北史.卷四○.李彪傳》:「遂親至琅邪城,登山臨水,命群臣賦詩以送別。」也作「登山涉水」、「臨水登山」。
|
登山涉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遊覽山水名勝或指長途跋涉。唐.楊烱〈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或閉戶讀書,累月不出;或登山涉水,經日忘歸。」明.沈鯨《雙珠記》第四齣:「關防屬我曹,登山涉水,千里辛勞,風霜餐宿勤昏早。」也作「登山臨水」、「臨水登山」。
|
登山小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登上高山,則遠方景物便顯得渺小而微不足觀。語本《孟子.盡心上》:「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後用以比喻眼界開闊,見識廣遠。唐.岑文本〈京師至德觀法王孟法師碑銘序〉:「若夫金簡玉字之餘論,元化道樞之妙旨,三皇內文,九鼎丹法,莫不究其條貫,猶登山而小魯。」
|
登山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攀登山麓的起點。如:「這次的登山活動,集合地點在登山口,請大家自行前往。」
|
登山驀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翻山越嶺,旅途艱辛。《孤本元明雜劇.大劫牢.第三折》:「今日親將頭領差,登山驀嶺踐塵埃,若見李應疾回報。」也作「登山越嶺」。
|
臨水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途跋涉或遊覽山水名勝。唐.楊烱〈送并州旻上人詩序〉:「況乎人生天地,嶽鎮東西,良時美景,始雲蒸而電激,臨水登山,忽風流而雨散。」唐.劉禹錫〈酬馬大夫登洭口戌見寄〉詩:「新辭將印拂朝纓,臨水登山四體輕。」也作「登山臨水」、「登山涉水」。
|
登山越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翻山越嶺,旅途艱辛。《西遊記》第一○○回:「幸虧他登山越嶺,跋涉崎嶇。」也作「登山驀嶺」。
|
登山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攀登山麓而組成的隊伍。隊員必須具備良好的體能、特殊技術、裝備及優異的判斷力,才能克服種種緊急的狀況。如:「大學裡,常有登山社團組成登山隊,攀越各大高山。」
|
涉水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渡過川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艱苦遙遠。明.楊慎《洞天玄記》第一折:「假饒他昇天攝地三千界,亦任他涉水登山二百州,趕將去活喇喇牽轉白牛。」也作「涉海登山」。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