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8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發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派出軍隊作戰。《史記.卷三九.晉世家》:「秦繆公乃發兵送內重耳,使人告欒、卻之黨為內應,殺懷公於高梁,入重耳。」《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宋卿逢人便說這是亂黨,該早些發兵剿滅。」
發兵問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兵,即「興師」。「發兵問罪」即「興師問罪」。見「興師問罪」條。01.《飛龍全傳》第四八回:「今天子發兵問罪,汝等快快獻關,可免一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送出、付出。如:「發放」、「收發」、「發行」、「發給」、「發信」、「發電報」、「發薪水」。
生長、產生。如:「發電」、「發芽」、「發音」、「味道發酸」。
射擊。如:「發射」、「發箭」、「發炮」、「彈無虛發」。
起程。如:「出發」、「朝發夕至」。
開始、引起。如:「發動」、「發起」、「發端」。
宣布、散布。如:「發布」、「發言」、「發表」、「發散」、「發放」。
開展。如:「發展」、「發揮」、「發達」、「發揚光大」。
使出現。如:「發現」、「發掘」。
量詞:A>計算槍、炮、子彈等數量的單位。如:「手槍裡還剩下四發子彈。」B>計算槍、炮、子彈發射數量的單位。如:「射炮十二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如:「兵器」、「兵械」、「短兵相接」。
戰士。如:「步兵」、「兵卒」、「兵來將擋」、「單兵攻擊」。
軍隊。如:「揮兵進攻」、「兵強馬壯」、「鳴金收兵」。
與軍事或戰爭有關的。如:「兵法」、「兵略」、「兵不厭詐」、「紙上談兵」。
亡羊補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果大王不相信,就請大王允許我到趙國避一段時間,看看事情會如何發展。」莊辛去了趙國五個月之後,秦國果然發兵攻打楚國,佔領了鄢、郢、巫、上蔡、陳等地方,連國都郢也失守了。襄王逃亡到城陽後,想起了莊辛曾經勸諫他的話,感到十分後悔,就派人把莊辛找回來。莊辛不計前嫌,立刻回到襄王身邊。襄王一見到莊辛,便說道:「我當初沒有聽先生的勸告,才會落得如此下場,現在該如何是好呢?」莊辛回答:「我聽俗話說:『見到了兔子才去找獵犬來追捕,還不算太晚;羊跑掉了之後趕快修補羊圈(ㄐㄩㄢˋ),也不算太遲。』像商湯、周武王這樣的賢王,雖然只有百里之地,卻能夠興盛起來;而像夏桀、商紂這樣的暴君,雖然統有整個天下,最後卻亡國了。...
捉襟見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īn釋義︰猶「捉襟見肘」。見「捉襟見肘」條。 01.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七齣》:「司馬威權,夜發兵符,調鎮移防。誰知他折東補西,露肘捉襟,明棄淮揚金湯。」
毛遂自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為戰國時趙國平原君門客毛遂,自動在楚國朝廷向楚王直陳利害,終於說服楚國發兵救趙的故事。後比喻自我推薦,主動要求承當重任。典出《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傳》。[例]為了救災,同學紛紛向老師毛遂自薦當義工。
窮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度,任意發動戰爭,一方面又怕他勢力過大掌控不住,所以不讓他再度出兵。就這樣兩人結怨愈來愈深,最後劉虞發兵攻打公孫瓚,結果兵敗,被誣陷想要謀反而遭處斬。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窮兵黷武」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恣意運用兵力,發動戰爭。
孑然一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與遼東距離遙遠,軍隊長途遠征,必然疲憊,恐怕難以取勝。況且公孫淵與魏國的關係不明,要是到時候魏國發兵來援,戰勢將更加不利。又即使公孫淵「孑然無所憑賴」,手下人馬因畏懼征戰,四散奔逃,則將導致以後很難將他們一網打盡。陸瑁文中,「孑然無所憑藉」一語是指公孫淵無外援,獨力無依的情況。後來「孑然一身」這句成語當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孤獨一個人,常用在無親無故,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如《聊齋志異.卷六.顏氏》:「順天某生,家貧,……無何,父母繼歿,孑然一身,受童蒙於洛汭。」
日新月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大學》湯1>之盤銘2>曰:「苟3>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注解〕 (1) 湯:商湯,名履,商代開國君主。建都於亳,任用伊尹執政。因夏桀無道,發兵征伐,連續獲勝,後滅夏,建立商朝,在位三十年。 (2) 盤銘:刻在盤上的銘文。商、周時貴族所用之器皿,常刻有銘文,作警策語。 (3) 苟:如果、假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