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18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白衣觀音(林之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臉如滿月,手執柳枝,身著素淨白衣之觀音造像,自隋唐以降便盛行於民間繪畫裡,因其可醫病,象徵著苦難之解除,成為人民對健康、平安心願的寄託及信仰的對象。透過對衣服及配飾的考究,作者細心的在背景處灑下一輪金箔,除表達對觀音的崇敬外,並增加了人物的神聖與高貴感。細緻一如柳葉的雙眉,垂目俯視的雙眼,皆為觀音像之特徵,作者雖然鮮少有人物像的作品,但由白衣觀音中,足見作者對人物性格及造型之掌握,亦能精準脫俗。
白衣觀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密教胎藏界觀音院的一尊本尊。穿著白衣,在白蓮花中。民間流傳其為碾玉匠的祖師而祀之。也作「白衣大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如:「觀賞」、「觀光」、「參觀」、「觀看」。
景像、情景。如:「奇觀」、「景觀」、「外觀」、「恢復舊觀」。
看法、意識。如:「觀念」、「主觀」、「人生觀」、「世界觀」。
道觀:道教的寺廟。
小樓及其上之建築物。如:「樓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素淨,如雪、牛奶的顏色。如:「白雪」、「乳白」、「白報紙」、「白色的花」。
清楚、明白。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日間、光明。如:「白天」、「白晝」、「東方發白」、「月白風清」。
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空無所有。如:「交白卷」、「白手起家」。
徒然。如:「白搭」、「白說」、「白跑一趟」、「白忙一場」、「白白的浪費這多人力,真可惜!」
坦率。如:「只要你坦白說出真相,我不會怪你的。」
戲劇中的對話。如:「對白」、「道白」、「旁白」。
不付出代價而得到的。如:「白吃白喝」、「白看了一場電影。」
表明、陳述。如:「自白」、「告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如:「噪音」、「雜音」、「擴音」、「消音」、「樂音」、「音色」。
消息。如:「回音」、「佳音」、「福音」、「音信全無」。
腔調。如:「口音」、「鄉音」。
字的聲韻。如:「字音」、「注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身上穿的,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如:「毛衣」、「雨衣」、「豐衣足食」。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糖衣」、「書衣」。
苔衣、地衣: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
衣缽:原指佛教徒傳承的信物,後泛指師父傳給弟子的學問或技藝。如:「衣缽相傳」、「承其衣缽」。
文言動詞。穿著。如:「衣錦還鄉」。
白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白色的衣服。《禮記.月令》:「天子居總章左個,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與犬,其器廉以深。」
2.古時未做官的人穿著白色的衣服,後用來稱無功名的人或平民。《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列傳.公孫弘.太史公曰》:「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也作「白民」、「白丁」、「白身」。
3.古童僕穿著白衣,故稱僮僕為「白衣人」。《漢書.卷七二.龔勝傳》:「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唐.顏師古.注:「白衣,給官府趨走賤人,若今諸司亭長掌固之屬。」
4.佛教稱呼在家的世俗之人為「白衣」。《維摩詰所說經.卷上》:「雖為白衣,奉持沙門。」
觀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彌陀佛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聽聞呼救的聲音即前往救助。參見「觀世音菩薩」條。
子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宗接代的人。《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大娘年紀小,不曉得求子法,求子嗣須求白衣觀音。」《紅樓夢》第六四回:「叔叔只說嬸子總不生育,原是為子嗣起見,所以私自在外面作成此事。」
吉祥如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事吉利順遂合於心意。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二折:「再休想吉祥如意,多管是你惡限臨逼。」《初刻拍案驚奇》卷六:「賈門信女巫氏,情愿親誦白衣觀音經卷專保早生貴子,吉祥如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