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8.88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石鼓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周時秦人刻在鼓形石上的刻石文字。唐朝時在天興三畤原出土(今陝西省寶雞市),共有十塊,每面環刻一首四言詩,內容多為歌頌田原之美和秦國國君的游獵情形。字體介於籀篆之間,其中一石字已磨滅,其餘九石也有殘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也稱為「秦刻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有文才的。如:「文人」。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不猛烈的。如:「文火」。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打擊樂器。用獸皮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如:「定音鼓」、「京韻大鼓」、「擊鼓鳴冤」。
敲擊、拍擊。如:「鼓掌」、「鼓琴」。
激勵、使振作。如:「鼓勵」、「鼓舞士氣」。
振動。如:「鼓動」、「鼓翅」。
突出、漲起。如:「鼓著腮幫子」、「鼓著一肚子的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礦物集結而成的堅硬塊狀物。如:「石頭」、「石塊」、「砂石」、「岩石」、「大理石」、「投石問路」、「一石二鳥」。
部首。
姓。
量詞。用於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石等於十斗。亦稱為「公石」。
石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鼓形的石塊。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鮑丘水注》:「南逕燕山下,懸巖之側有石鼓,……耆舊言:燕山石鼓鳴,則土有兵。」《唐語林.卷五.補遺》:「鄴西鼓山東北有石鼓,俗傳石鼓鳴則兵起。」
2.周秦時的刻石。有十個,形圓,底大似墩,上刻有籀文。
焚膏繼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膏,油脂,指燈燭。晷,日影、日光。焚膏繼晷指燃燒燈燭一直到白天日光出現。語本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形容夜以繼日地勤讀不怠。元.吳萊〈陳彥理昨以漢石經見遺今承寄詩索石鼓文答以此作〉詩:「先生博學抱聖經,焚膏繼晷目耽翫。」也作「繼晷焚膏」、「燃膏繼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邋邋:旌旗搖動的樣子。《古文苑.卷一.周宣王石鼓文》:「君子員員,邋邋員斿。」
字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構造上符合共同原則,具有相同特點的一類文字。如金文、石鼓文、隸書、楷書等,各自成為一種字體。[例]教育部訂定一套標準字體,供國人書寫時使用。
璽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書、楷書 , 不在字形構造和造字原則上起變化 , 而是偏重於筆畫減少和筆勢方圓、曲直的變化了。石鼓文刻于秦襄公 ( 西元前七七七 ~ 七六六年 ) 時期 , 是我國最早的石刻文字。因石刻形狀似鼓而得名。鼓有十面 , 大小不一。每面鼓都刻有一首四言詩 , 記述了秦國君遊獵的故事 ,所以又有『獵喝』之稱。唐初在陝西陳倉地區發現 , 也稱『陳倉十喝』。唐末以來曾被多次移置 , 現藏故宮博物院。石鼓文書體介於古文與秦篆之間 , 或稱『大篆』 , 是研...
史籀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相傳為周宣王太史籀所撰。一說為春秋戰國間秦人所作。十五篇。為古代字書。字體與石鼓文及春秋時代的秦系金文相同,為周代史官教學童識字的課本。今僅存說文所引史篇及所錄籀文二百二十三字。王國維有《史籀篇敘錄》、《史籀篇疏證》。也稱為「史篇」、「史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