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42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祖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並設宴送行。《漢書.卷六六.劉屈氂傳》:「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兵出擊匈奴,丞相為祖道,送至渭橋。」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三折:「有一盃酒為君祖道,待俺先把盞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事理。如:「道理」。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方法。如:「門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如:道家。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由東漢張陵創立的宗教。如:道教。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量詞:A>用於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道閃電」、「三道黃線」。B>用於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C>用於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D>用於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E>用於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母親的父母。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
通稱先代的人。如:「遠祖」、「先祖」、「祖宗」。
創始者。如:「鼻祖」、「祖師」、「佛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陳設、放置。《說文解字.人部》:「供,設也。」《漢書.卷七一.疏廣傳》:「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設祖道,供張東都門外,送者車數百兩,辭決而去。」《警世通言.卷九.李謫仙醉草嚇蠻書》:「桌上花瓶內供一枝碧桃花。」
弄巧成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想賣弄才能、聰明,卻反而做了蠢事。比喻枉費心機。※語或出《五燈會元.卷三.江西馬祖道一禪師》。
逢場作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景德傳燈錄.卷六.江西道一禪師》有小師行腳迴,於師前畫個圓相,就上禮拜了,立,師云:「汝莫欲作佛否?」云:「某甲不解捏目。」師云:「吾不如汝。」小師不對。鄧隱峰辭師,師云:「什麼處去?」對云:「石頭去。」師云:「石頭路滑。」對云:「竿木隨身,逢場作戲。」便去。〔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五燈會元.卷三.江西馬祖道一禪師》
弄巧反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弄巧成拙」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馬祖道一,俗姓馬,世人稱為馬祖,是中國禪宗史上最有聲望的人物之一。馬祖的禪法主要圍繞著人達到覺悟解脫的心性依據和應當如何對待修行的問題。馬祖以「平常心是道」、「即心是佛」大力弘揚禪風。馬祖除了上堂示眾的普說之外,對眾多弟子採取靈活多樣的教誨引導方法。在《五燈會元》中有一段記載馬祖和龐居士的對話,大意是說馬祖對龐居士自認為已經領悟本來面目,沒有表示認可,只是眼睛往下看;對於說自己善彈無弦之琴表示默許,所以將眼睛往上看。馬祖以動作回答,讓龐居士自己省悟。龐居士覺得自己本想賣弄聰明,結果反而做了蠢事,實在是弄巧成拙。後來「弄巧成拙」被用來比喻枉費心機。
百丈懷海禪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慧照出家,後從南嶽之法朝律師受具足戒,未久至安徽廬江浮槎寺研讀經藏。於大曆初年 (766) 頃,聞馬祖道一禪師在南康(位於江西)豎立南禪法幢,師遂前往投其座下,遂得道一之印可。與西堂智藏、南泉普願同入祖室,各有擅長,時稱馬祖門下三大士。後出主新吳(江西奉新)百丈山,自立禪院,制訂清規,率眾修持,實行僧團之農禪生活。嘗曰 (T48‧P.1119b):「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元和九年 (814) 入寂,世壽九十五。敕諡「大智禪師」,塔號「大寶勝輪」。座下以黃檗希運、溈山靈祐居首。其後,宋、元諸帝又諡號「覺照禪師」、「弘宗妙行...
衣褐懷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褚少孫補衛青傳》:「東郭先生久待詔公車,貧困飢寒,衣蔽履不完。……及其拜為二千石,佩青緺……同官待詔者,等比祖道於都門外,榮華道路,立名當世,此所謂衣褐懷寶者也。」後比喻外表樸陋,卻內藏真才。
逢場作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逢場作戲」之典源,提供參考。 #《景德傳燈錄.卷六.江西道一禪師》有小師行腳迴,於師前畫個圓相,就上禮拜了,立,師云:「汝莫欲作佛否?」云:「某甲不解捏目。」師云:「吾不如汝。」小師不對。鄧隱峰辭師,師云:「什麼處去?」對云:「石頭去。」師云:「石頭路滑。」對云:「竿木隨身,逢場作戲。」便去。〔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五燈會元.卷三.江西馬祖道一禪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