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7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稻米類型。葉片較寬大且長,色淡綠,莖稈較高。穀粒呈細長或扁形,穎上細毛少而短,米飯煮起來較為乾硬。稻一般學術上稱為「印度型稻」,其直鏈性澱粉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臺灣俗稱的「在來米」,即屬於稻類型的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稻所碾出的米。形長而細,黏性較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稻的一個亞種。莖稈較高較軟,米粒細長且黏性較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用來炊煮的一種蒸鍋。器形上大下小,上層為甑,可以蒸;下層為鬲,可以煮,甑鬲之間以箅相隔。宋.范成大〈勞畬耕〉詩:「早與晚䆉,濫吹甑甗間。」
在來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稻米類型之一。屬於稻型的稻米。臺灣早期由中國大陸引入稻品種,日治時代由日本人引進粳稻品種。為了區別起見,改良後的稻品種稱作「在來米」;改良後的粳稻品種則稱作「蓬萊米」(hông-lâi-bí)。
河姆渡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此確立河姆渡文化的存在。(註2) 河姆渡文化的特色在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穀大部份被歸類為人工栽培的稻,此一發現反駁了過去中國心石器時代考古史上「有梗無」的說法,而且同時證明了中國亦屬於世界最早栽培水稻的國家之一。 骨耜當時古人類以骨耜等農葉工具種植稻穀,而骨耜係由水牛等哺乳類動物之肩頰骨所製,用以平整土地,清理雜草等。 陶器河姆渡人在當時以深腹、大容量的陶罐、陶盆等儲存糧食,如豬紋缽陶器為砂植的黑陶所製。 參考書目註1:劉軍,《河姆渡文化》,...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