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5.76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租稅犧牲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租稅犧牲理論主張政府應針對每個人所犧牲的部分建立一套可行的模式,亦即每個人對於政府的費用支出而必須付出的貢獻,應該有一定的比例,並使得每個人感受到的便利性與其他人沒有任何差別。這是一種假設政府對於一般公共財及社會福利的支出,應該根據某些付費能力的衡量,而獲得同等數量貢獻的投入理論。至於如何衡量出精確的付費能力,則須把握兩個要點:(1)能夠衡量承受負擔能力的稅基;(2)可真正將負擔均等化的稅率表,因此個人的付稅通常即可作為付費能力的參考。例如累進所得稅制一般就被公共財政專家視為付費能力原則的最佳代表,因為稅率會隨著稅基(即所得)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低所得者在比例上將可留下較多的所得於手上,同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析、判斷。如:「談論」、「析論」、「討論」。
評議的文章或語言。如:「社論」、「言論」。
一種討論事理的文體。如:「六國論」。
學說或主張。如:「天演論」、「進化論」、「相對論」。
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論功行賞」。
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
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
論語: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載孔子言行的書。共二十篇,是四書之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原則、規律。如:「原理」、「道理」、「公理」、「義理」、「真理」。
物質的紋理、組織。如:「肌理」、「木理」、「紋理」。
辦事、處置。如:「處理」、「治理」、「辦理」、「代理」。
修治、使整齊。如:「整理」、「理家」、「理髮」。
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意見或反映的態度。如:「理會」、「置之不理」、「不理你了!」
順序、層次。如:「有條有理」、「這封信寫得條理分明。」
溫習、熟習。如:「理熟了功課」、「書不理不熟」。
自然學科。如:「理化」、「理工」、「理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祭祀用的牲畜。如:「犧牲」。
犧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祭神用的牲畜。《禮記.月令》:「命祀山林川澤,犧牲毋用牝。」《三國演義》第三六回:「孔明聞言作色曰:『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說罷,拂袖而入。」
2.為了某種目的,而付出自己的生命或權益。如:「為了挽救國家的危亡,他犧牲了生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牛、羊、馬等家畜。如:「牲畜」、「牲口」。
祭祀用的家畜。如:「三牲」、「牲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民納給國家的田稅。如:「租稅」。
付出代價暫時借用別人的東西。如:「租車」、「租屋」、「租房子」。
把東西借給別人,然後索取一定的代價。如:「吉屋出租」、「他已經把房間租出去了。」
出租或租用物品、房地的代價。如:「房租」、「地租」、「車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府向人民徵收的財賦。如:「所得稅」、「營業稅」、「地價稅」、「贈與稅」、「遺產稅」。
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由實踐中歸納或由觀念推演而得到的有系統、有組織的說理或論點。
2.論事物之理,對實際或實踐而言。《北史.卷四四.列傳.崔亮》:「光韶博學強辯,尤好理論。」唐.鄭谷〈故少師從翁隱巖別墅亂後榛蕪感舊愴懷遂有追紀〉詩:「理論知清越,生徒得李頻。」
3.據理爭論,講理。《醒世恆言.卷三四.一文錢小隙造奇冤》:「若先嚷破了,反被他做了準備。不如竟到官司,與他理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心中不覺暗暗動怒;只不便同他理論。」
4.理會、注意。明.湯顯祖《紫釵記》第五三齣:「如今盧府著忙,不暇理論到此事。」《英烈傳》第三一回:「那周顛日日也在帳中閑耍,太祖也不十分理論。」
5.道理、理由。元.曾瑞《留鞋記》第三折:「你既是個女子,怎生不守閨門之訓,這繡鞋兒卻揣在郭華懷中,有何理論,從實招來。」
租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時田賦和各種稅款的總稱。《墨子.辭過》:「以其常正,收其租稅,則民費而不病。」唐.杜甫〈兵車行〉:「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2.政府為執行職務,根據法律規定,按期強制徵收的部分國民所得。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