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筆陣     
瀏覽人次:280 收藏人次:0
詩文寫作時,於謀篇布局擘畫等有如軍陣。比喻寫文章。南朝梁.蕭統〈錦帶書十二月啟.太簇正月〉:「談叢發流水之源,筆陣引崩雲之勢。」唐.杜甫〈醉歌行〉:「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筆陣     
瀏覽人次:151 收藏人次:0
書名。相傳為晉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所作,一卷。內容是講述寫字運筆的方法及技巧。因文章氣勢、用詞與六朝人相近,或疑為六朝人偽託。此外,王羲之有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一文,二者內容相近,皆是論述書法較早的著作。
    
瀏覽人次:11181 收藏人次:5738457
軍隊作戰的隊形。如:「行陣」、「對陣」、「陣線」、「戰陣」、「陣式」。
表示一段時間。如:「這一陣子」、「那一陣子」、「好一陣子」。
量詞。用於計算事情或動作的單位。多與「一」連用。如:「刮了一陣風。」、「引起一陣騷動。」
    
瀏覽人次:7809 收藏人次:5523104
寫字、畫圖的用具。如:「毛筆」、「鉛筆」、「蠟筆」、「水彩筆」。
文字的筆畫。如:「筆順」、「起筆」。
寫。如:「筆誤」、「筆者」、「代筆」、「絕筆」、「筆之於書」。
像筆一樣直的。如:「筆直」、「筆挺」。
文章的寫作技巧。如:「敗筆」、「伏筆」、「驚人之筆」、「神來之筆」。
量詞:A>計算書畫作品運筆的單位。如:「畫幾筆潑墨山水。」B>計算金錢、款項、交易等的單位。如:「一筆錢」、「兩筆獎學金」。C>計算文字筆畫數的單位。如:「『文』這個字共有四筆。」
入木三分     
瀏覽人次:41104 收藏人次:1182968
指墨跡深透木板三分,形容筆力遒勁。#語出南朝宋.羊欣《筆陣圖》。後用「入木三分」比喻評論深刻中肯或描寫生動逼真。
△「鞭辟入裡」
    
瀏覽人次:31007 收藏人次:2804606
4.永字八法之一。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一.王右軍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也稱為「捺」、「磔」。
一波三折     
瀏覽人次:21454 收藏人次:945293
原指書法中一捺筆鋒需轉換三次方向,筆勢曲折變化。語本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後用以比喻事情進行曲折多變,很不順利。如:「這樁婚事一波三折,真是好事多磨。」亦形容文章結構的跌宕起伏多變化。如:「韓文公的議論文章,布局一波三折,文氣充沛。」也作「一筆三過」。
瘂弦     
瀏覽人次:2272 收藏人次:115894
981年 詩集 《瘂弦詩集》 洪範 1981年 論述 《中國新詩研究》 洪範1983年 論述 《青年筆陣──台灣青年文藝運動小史》 幼獅2004年 論述 《聚散花序一集》 洪範2004年 論述 《聚散花序二集》 洪範2006年 詩集 《弦外之音》(連光盤) 聯經 評論 《中國十大詩人選集》:『瘂弦詩有其戲劇性與思想性;有鄉土性與世界性;有生之為生的詮釋,死之為死的哲學。甜是語言,苦是精神;既矛盾又和諧的統一體,透過完美獨特的意象把詩轉化為溫柔又具震撼的戀歌。』 獲獎紀錄 藍星詩獎青年文藝獎香港好望角詩獎全國十大傑出青...
下詔     
瀏覽人次:1444 收藏人次:485631
古代帝王發布詔令。唐.李邕〈謝勅書及綵綾表〉:「天門下詔,橫筆陣於長山。」《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上》:「詔天雄節度使范延光、盧龍節度使趙德鈞、耀州節度使潘環,共帥所部兵救晉安,下詔親征。」
一筆三過     
瀏覽人次:737 收藏人次:0
右軍」。善書法,所寫草隸,冠絕古今,以〈蘭亭集序〉、〈樂毅論〉等為最,後人稱為「書聖」。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中,王羲之提到,如果把一幅字寫得平直呆板,像算盤珠子整整齊齊排在算盤上一樣,就是只描出字的點畫,而不是寫字。從前鍾繇的學生宋翼就常常這樣寫字,鍾繇經常責斥他,嚇得宋翼跑回家去,三年不敢來見。宋翼在家潛心研究鍾繇所寫的《筆勢論》,頗有心得,經過數十年的苦學,終於成為晉代有名的書法家。「一波三折」這句成語,就從王羲文中「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筆勢的曲折多姿,後則多借以譬喻聲音、文章的跌宕起伏多變,或比方事情進行的曲折不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