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4617 收藏人次:137821
捕魚的竹器。《廣韻.平聲.先韻》:「,取魚竹器。」《莊子.外物》:「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文選.嵇康.贈秀才入軍詩五首之四》:「嘉彼釣叟,得魚忘。」
得魚忘     
瀏覽人次:35084 收藏人次:2565637
,捕魚用的竹器。得魚忘指捕得了魚,便忘掉了。語本《莊子.外物》:「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文選.嵇康.贈秀才入軍詩五首之四》:「嘉彼釣叟,得魚忘。」後轉比喻人在成功後就忘本背恩。明.朱權《荊釵記》第一五齣:「願他獨占魁選,榮顯。母妻封贈受皇宣,門楣顯,姓名傳。得魚後,怎忘?」
得魚     
瀏覽人次:4966 收藏人次:0
即「得魚忘」。見「得魚忘」條。01.晉.何劭〈贈張華〉詩:「舉爵茂陰下,攜手共躊躇。奚用遺形骸?忘在得魚。」02.明.王玉峰《焚香記》第二六齣:「他是好生的忘得魚,明犯著再娶停妻。」筌"> 
    
瀏覽人次:1080 收藏人次:0
言語的跡象。唐.許康佐〈宣尼宅聞金石絲竹之聲賦〉:「事寧同於想像,理實閟於言。」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不涉理路,不落言者,上也。」也作「言詮」。
    
瀏覽人次:914 收藏人次:0
1.比喻為達某種目的所使用的工具。參見「荃蹄」條。唐.白居易〈禽蟲十二章詩.序〉:「莊列寓言,風騷比興,多假蟲鳥以為蹄。」
2.南朝時貴族與士大夫講經說法時所執拂麈之類的東西。《南史.卷八○.賊臣傳.侯景傳》:「上索蹄,曰:『我為公講。』命景離席,使其唱經。」
魚得忘     
瀏覽人次:683 收藏人次:0
即「得魚忘」。見「得魚忘」條。01.唐.劉知幾〈讀漢書作〉詩:「一朝逢運會,南面皆王公。魚得自忘,鳥盡必藏弓。」
    
瀏覽人次:370 收藏人次:0
蘭嶼雅美族和海岸阿美族以捕魚為主要生產事業,而其他各族的族群聚落大多傍山鄰水,因此魚類成為各族群副食的一個主要來源,在山溪捕魚,便幾乎成了各族群的生產習慣,其重要性僅次於狩獵。由於捕魚較狩獵來的容易,就日常生活需求來說,捕魚又較狩獵更為重要。 漁撈是農暇時的另一種生產方式,也是男子的工作,在阿美族社會裡分海上捕魚和河川捕魚二大類。 漁是河川捕魚編器,亦如台灣各族所用的漁,與東南亞各地所見者相似,用細竹條以絞織編法縛紮而成,做漏斗狀,其內側有縛附以刺籐者。如南勢阿美或者秀姑巒阿美,在居住地的臨近河川中,即使用它來誘捕或放置捕獲之魚蝦。
    
瀏覽人次:325 收藏人次:0
蹄,捕兔的器具。,捕魚的簍子。蹄語本《莊子.外物》:「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比喻事物的跡象。南朝陳.姚最〈續畫品序〉:「自非淵識博見,孰究精麤,擯落蹄,方窮至理。」
為魚     
瀏覽人次:225 收藏人次:0
1.,捕魚的竹器。以為魚指把捕魚的器具當成魚。比喻太過重視達到目的的憑藉,反而忽略了目的本身。
浮光掠影     
瀏覽人次:27869 收藏人次:2748845
《滄浪詩話.詩辯》中有一段話說:「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者,上也。」嚴氏這段話的大意是說:詩的寫作,不是用來賣弄學問,談道說理的;所以詩的最高境界最好不涉及理的談論,也不要只是賣弄語言文字。馮班認為嚴氏用「不涉理路,不落言」來描述詩的寫作是大有問題的。詩是用來「言志」,也就是用來「說出意念」的,只是為了把感情充分發抒,所以演變成詠歌,這雖然和正常言語不同,但也是「言」呀!怎能說「不落言」呢?詩也可以拿來表述諷刺的情感,這也就是論理呀!怎麼可以說是「不涉理路」呢?因此他認為嚴羽的見解就像嚴氏自己形容盛唐詩所用的一些比喻:「空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