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9.21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精神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體的思考、情緒及行為受到嚴重干擾,出現精神病症狀,包括妄想、幻覺、解構的行為和語言。
精神病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門研究精神疾病形成原因的一門學科。精神有疾病的行為有其特殊性,精神病學家認為有其診斷上的價值。有些病人動作異常,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呆僵性」,患者呈現姿態僵硬或蠟狀屈曲(指姿勢被固定在某種不舒服狀態中,有如蠟人一般)。或如憂慮症患者動作遲緩;躁症患者動作量多,歇斯底里症患者有各種肢體麻痺的動作,皆是在診斷各種精神疾病重要的參考症狀。精神病理學含括的範圍很廣,動作的判斷,僅是其症狀診斷中的一小項而已。若要做精神疾病患者的舞蹈律動治療,需對整個精神病理有所涉獵。精神疾病目前對成因上認為是大腦生理、心理與環境和社會之種種因素綜合的結果。
《An Introduction to Dance Movement Therapy in Psychiatry》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 199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細密的。如:「精細」、「精密」、「精確」。
聰明、敏捷。如:「精明」、「精幹」。
經過提煉後,純淨無雜質的部分。如:「酒精」、「香精」、「糖精」、「精華」。
專一、擅長。如:「專精」、「精通」、「精心」。
神怪。如:「精怪」、「精靈」、「狐狸精」。
心神。如:「聚精會神」、「精疲力盡」。
全部、全數。如:「精光」。
最好、品質優良的。如:「精品」、「精兵」、「精鹽」。
極、甚、非常。如:「精瘦」、「精打細算」。
雄性動物睪丸所分泌的液體或生殖細胞。如:「精液」、「受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如:「山神」、「天神」、「鬼神」、「海神」、「河神」。
人的精氣或注意力。如:「精神」、「留神」、「傷神」、「神情」、「神采」、「聚精會神」。
微妙不可測的。如:「神妙」、「神奇」、「神祕」、「神機妙算」。
高超、不平凡的。如:「神童」、「神通廣大」。
神父:天主教的傳教士。
神聖: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如:「這個工作是非常神聖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不舒適、不健康的現象。如:「生病」、「疾病」、「病情」、「毛病」、「病從口入」。
缺點、缺失。如:「語病」、「毛病」、「弊病」。
有病的。如:「病夫」、「病人」、「病患」、「病容」。
身體覺得不舒服。如:「他病了好幾天。」
病歷:有關病人過去及現在病情累積的紀錄資料。
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地萬物的靈氣。《禮記.聘義》:「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
2.心神、神志。《儒林外史》第五回:「精神顛倒,恍惚不寧。」《紅樓夢》第二五回:「精神漸長,邪祟稍退,一家子纔把心放下來。」
3.思想或主義。如:「民主精神」、「科學精神」。
4.氣力、精力。《漢書.卷五一.鄒陽傳》:「雖竭精神,欲開忠於當世之君。」《紅樓夢》第六回:「這會子有人,我也沒精神了。」
5.心理學上指意識、思維或一般的心理狀態。相對於物質或肉體而言。
心理防衛機轉_(defense_mechanis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防衛機制亦同於心理防衛機制、心理防衛、自我防衛機制(Self-defense Mechanism)、防衛機制、防衛機轉等指稱。其為心理學名詞,最早見於佛洛依德(Freud)的文章《防禦性神經精神病》(The Neuro-Psychoses of Defence,1894)。美國Vaillant將其羅列的28種心理防衛機轉分為四類:精神病的防禦機轉、不成熟的防禦機轉、神經症性防禦機轉及成熟的防禦機轉。但是分類與分組的標準不明確,同一防衛機轉,不同...
代幣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代幣制度1.1 代幣制度中的供需法則1.2 代幣制度的運用1.3 中英文關鍵字1.4 參考資料 代幣制度  代幣制度採操作制約原理,以個體自發性的活動配合代幣做外在增強的控制,促使個體在進步過程中以正當行為取代不正當行為。代幣制起源於對精神病患者的制約,代幣法係以具有交換價值的象徵物代替金錢或其他許可證明(如機構幾張交換券可憑之領取食物),做為患者自發性適當行為(如按時起床收拾床舖)出現時的正強化物,藉由後效強化原理,從而達到矯正不良習慣的目的。顯然,行為矯正之用於心理治療,其根據的乃是操作制約作用的學習原理,在...
反社會型人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社會人格(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目錄1 定義2 特徵3 病程4 原因5 治療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定義是指個體在社會行為上,具有違反社會社會道德規範的傾向,且有利己目的而傷害他人時,絲毫不感到愧疚的異常性格。(註2) 特徵精神病學家(Cleckley,1976),以臨床診斷,將反社會人格者的行為特徵,歸納為以下十六項:1. 相貌與智力均在中上,第一印象給人好感。2. 不帶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思想不紊亂,且不會有幻覺、幻想現象。3. 不會有焦慮症與情感症症狀。4. 對人對事,都...
現實治療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正面時,其感覺及心理狀態亦會是正面。 特色 負責負責是現實治療中極為重要的概念。威廉葛拉瑟摒棄了精神病等名詞,而改用不能負責以滿足個人的需求來形容生活上遇到困難的人,威廉葛拉瑟認為人的問題是出於個人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未能滿足所致,而負責任的人則會選擇合適的行為來滿足需求。部分人以不合現實或不理性的方法用以滿足個人的需求,現實治療中則視為不負責任。再者,在現實治療中,負責任的行為是可以培養的,而且越早培養越好。 治療關係為了使治療具有效性,在現實治療中,工作員會與案主建立起融洽的關係。當案主知道有人關心及支持自己,並會協...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