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89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紅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通常指西元1917年蘇聯革命後,由布爾什維克黨人的赤衛隊改組擴編的武裝力量,稱為工農紅軍或蘇聯紅軍,簡稱為「紅軍」。1946年2月,蘇聯紅軍改稱蘇維埃陸軍,並與蘇聯海軍組成蘇聯的主要武裝力量,官方名稱則仍為蘇維埃陸軍,直到1991年12月隨著蘇維埃政權瓦解而解體;不過軍隊實質上是在俄羅斯共和國的控制之下持續運作,1993年12月改稱為俄羅斯陸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鮮血一樣的顏色。如:「紅色」、「紅布」、「紅髮」、「紅花綠葉」。
使變紅、呈現紅色。如:「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她紅著臉,羞得說不出話來。」
有名且受歡迎的。如:「紅人」、「紅歌星」、「紅演員」。
成功、顯耀。如:「走紅影壇」、「一炮而紅」。
利潤。如:「分紅」、「紅利」。
借指美人。如:「紅妝」、「紅顏薄命」。
花的代稱。如:「殘紅」、「落紅不是無情物」。
紅塵:凡間、塵世。如:「看破紅塵」。
女紅:女性所做的針線、編織、刺繡等工作。如:「刺繡是種耗時的女紅,所以願意學的人愈來愈少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裝部隊、兵種。如:「國軍」、「陸軍」、「海軍」、「空軍」。
野戰部隊中大於師而小於軍團的戰鬥單位,通常轄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師及必要的戰鬥支援與勤務支援部隊。
充軍:古時遣發犯罪的人到遠地服役。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股只有伙夫,處罰的時候要脫褲子,露出屁股,打在光屁股上。肉刑也曾經是蘇區(1度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紅軍的例行處罰方式。毛澤東在江西革命的時候,便非常關注這個問題,寫了〈廢止肉刑問題〉這篇著作(收在8卷本《毛澤東文集》第1卷)。毛澤東在這篇著作裡明白提出了肉刑發生的許多影響:「發現過3次自殺事件(排長1士兵2)」、「凡打人最厲害的,士兵怨恨和逃跑的就越多」、「士兵感覺沒有出路,充滿了怨恨空氣」。毛澤東通過種種改革:修改《紅軍懲罰條例》(從這裡可以看...
1917年俄國革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簽訂停戰協定,蘇聯從此退出戰爭。西元1918年,俄國沙皇的家族被人暗殺,保皇派組成的白軍和共產黨的紅軍爆發內戰。西元1920年,紅軍打敗白軍,結束內戰。兩年之後,蘇維埃社會主義供合國聯邦(USSR)宣布正式成立,簡稱蘇聯。並且由布爾什維克黨的領袖列寧領導政權。該黨是運用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原則。繼列寧之後,史達林接手領導蘇聯。 共產國際1919年俄國在莫斯科創立第三國際,以俄國為中心,團結一些想以行動改變社會的改革派政黨,而成立於19世紀的...
茅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34年9月,茅盾協助魯迅創辦《譯文》雜誌,爲進步文學的翻譯事業開拓了新路。1936年2月,當獲悉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的消息後,魯迅與茅盾發出致中共中央賀電:“在你們身上,寄託著人類和中國的將來。”同年10月,茅盾和許多文藝工作者發表了《文藝界同人爲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號召建立文藝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27至1937年,是茅盾創作的成熟和豐收的階段。這期間,完成的有中篇《路》、《三人行》和長篇《子夜》。《子夜》是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狀貌的小說。它的出版,顯示了左翼文學的實績,是“五四”以來新文學發展歷史途程上...
長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法步步為營,加上中國共產黨內部軍事路線錯誤,贏得第五次戰役並發動二萬五千里長距離追剿。中央軍追擊紅軍,進入西南各省軍閥地盤,國民政府勢力自此進入雲貴及西川。對此,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寫到:首先在國民黨軍隊中提出在這個問題上的新意見的是國民黨的柳維垣將軍,後來有戴岳。最後他們的意見被蔣介石採納了。這就是蔣介石廬山軍官訓練團及其在第五次「圍剿」中施行的反動的新軍事原則產生的過程。但於1934年被迫放棄根據地。大約有十萬多人參加前往中國西部邊遠地區的長征,但當到達陝西時僅剩下兩萬多人。他們沿途攻佔了62座城...
蘇聯解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治犯和放寬文化查禁。但是,蘇聯仍舊繼續統治周遭的國家。西元1956年,匈牙利反抗蘇聯政權,造成蘇聯紅軍血腥鎮壓,最後迫使匈牙利重回莫斯科的統治之下。西元1964年,勃列日涅夫(註4.)繼任赫魯雪夫的職位,開始在東歐國家實行改革運動。西元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嘗試建立一種具有人性的社會主義(即布拉格的春天)運動。但是這個改革被華沙公約的軍隊鎮壓下來。在波蘭,華勒沙率領自西元1980年創立的團結工聯,餘格但斯克造船廠發起暴動。華勒沙一職效力於對抗共產黨的當局權威。 蘇聯解體和東歐局變西元1982年,在勃列日涅夫去世後,蘇聯...
托洛斯基(Leon Trotsk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八路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