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細嚼慢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食物嚼得細碎,再慢慢地吞下去。如:「吃飯時應該細嚼慢嚥,才能幫助消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牙齒咬碎食物。[例]細嚼慢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遲緩。與「快」相對。如:「緩慢」、「慢速」、「慢車」、「慢工出細活」。
態度冷淡、不親切。如:「怠慢」、「傲慢」、「輕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吞食。如:「狼吞虎嚥」、「細嚼慢嚥」。唐.李白〈早望海霞邊〉詩:「一餐嚥瓊液,五內發金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慢慢的。如:「細嚼慢嚥」。
細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將食物嚼碎。如:「吃飯時要細嚼慢嚥,否則容易消化不良。」《醒世姻緣傳》第一○○回:「胡無翳親手從袖中取出從四川帶來的一塊藥,咬下指頂一塊,放在口中細嚼。」
囫圇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敲就定。趙州和尚本無機心,想不到僧人輕輕一問,得了個瞪大眼睛的訝異。此番對答,若是有智慧的人,可以細嚼慢嚥,意趣無窮;沒有智慧的人,可能會像一口把棗子吞下肚,索然無味,不知所云。後來「囫圇吞棗」就從《碧巖錄》原文中的「渾崙吞個棗」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
滋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食物酸、甜、苦、辣、鹹等味道。如:「這魚湯滋味鮮美。」《西遊記》第二四回:「哥哥,喫了忙了些,不像你們細嚼慢嚥,嘗出些滋味。」《儒林外史》第一四回:「買了兩個蕃譒片嚼嚼,到覺得有些滋味。」
鶻崙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敲就定。趙州和尚本無機心,想不到僧人輕輕一問,得了個瞪大眼睛的訝異。此番對答,若是有智慧的人,可以細嚼慢嚥,意趣無窮;沒有智慧的人,可能會像一口把棗子吞下肚,索然無味,不知所云。後來「囫圇吞棗」就從《碧巖錄》原文中的「渾崙吞個棗」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
渾崙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敲就定。趙州和尚本無機心,想不到僧人輕輕一問,得了個瞪大眼睛的訝異。此番對答,若是有智慧的人,可以細嚼慢嚥,意趣無窮;沒有智慧的人,可能會像一口把棗子吞下肚,索然無味,不知所云。後來「囫圇吞棗」就從《碧巖錄》原文中的「渾崙吞個棗」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