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2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絮絮不休的說話,有厭惡的意思。如:「整晚盡聽他一個人窮,真無聊!」
牛、駱駝等動物的反芻。如:「反」、「回」。
1.用牙齒咬碎食物。如:「咀」。《淮南子.說林》:「而無味者,弗能內於喉。」
2.剝蝕、侵蝕。宋.真山民〈朱溪澗〉詩:「雪融山背嵐生翠,水沙洲樹出根。」
3.玩味。宋.王令〈寄滿執中子權〉詩:「吾愛子權詩,苦味不盡。」
咬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詞句上斟酌推敲。元.喬吉〈小桃紅.瓠犀微露玉參差〉曲:「含宮泛徵,咬文字,誰敢嗑牙兒。」《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好詞,好詞。關情之處,令人淚落,真一時名手!怪不得他咬文字,明日元宵佳節,正須好詞,不免赦其罪犯,召他轉來,為大晟樂正,供應詞章。」也作「咬言咂字兒」、「咬文咂字兒」。
2.譏笑士人迂腐而不知變通。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字。」《隋唐演義》第六回:「如遇患難,此輩咬文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斃,何足為用?」
3.形容賣弄文才、裝腔作勢。《金瓶梅》第五○回:「見他在人前鋪眉苫眼,拏班做勢,口裡咬文字,一口一聲只稱呼他薛爺。」《紅樓夢》第二七回:「他們必把一句話拉長了,作兩三截兒,咬文字,拿著腔兒,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
味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沒有味道。如:「這本書讀起來,味同蠟。」《儒林外史》第一回:「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捨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後,味同蠟。」也作「味如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牙齒咬碎與磨細食物。《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唼喋青藻,咀菱藕。」《抱朴子.外篇.博喻》:「故鋸齒不能咀,箕舌不能別味。」
2.反覆體會、玩味。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序志》:「傲岸泉石,咀文義。」《老殘遊記》第九回:「仔細看去,原來是六首七絕詩,非佛非仙,咀起來,到也有些意味。」
3.咬字吐音。三國魏.曹植〈正會〉詩:「笙磬既設,箏瑟俱張。悲歌厲聲,咀清商。」
4.詛咒。《後漢書.卷六一.左雄傳》:「生為天下所咀,死為海內所歡快。」
慢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食物得細碎,再慢慢地吞下去。如:「吃飯時應該細慢嚥,才能幫助消化。」
舌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說,搬弄是非。《醒世姻緣傳》第八九回:「那用你對著瞎眼的賊官證說我們些舌根的話,叫我吃這們頓虧!」《紅樓夢》第一○一回:「這會子打他幾下沒要緊,明兒叫他們背地裡舌根,倒說三更半夜打人了。」也作「舌頭」。
貪多不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求過多而無法消化運用。《紅樓夢》第九回:「雖說奮志要強,那功課寧可少些,一則貪多不爛,二則身子也要保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無味。《楞嚴經》卷八:「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如蠟。」《紅樓夢》第五回:「若不先閱其稿,後聽其歌,翻成蠟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隨口胡說、搬弄是非。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二折:「干我甚麼事,說我推他,要你來舌!」《蕩寇志》第一二回:「我活了這七十多歲,永不曾見過甚麼是刀兵,容你們這般舌!」
2.沒有意義的爭辯。如:「我忙得很,沒時間跟你舌。」
咀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覆玩味、體會所含的精義。《幼學瓊林.卷四.文事類》:「咀英華,總曰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