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組型辨識     
瀏覽人次:67 收藏人次:0
  組型辨識是訊息處理過程中的初期目標。當感官接受到刺激,個體必須根據過去認知處理的結果所產生的代碼,加以辨識及分類。過去的認知代碼可以改變、潤飾,再儲存起來。例如過去已獲得「車」的概念,現在看到庭院裡有一「四個輪子、有方向盤、有座位、前頭有燈」的東西,會從記憶中提取「車」的認知代碼與之相配,而稱之為「車」。就人類而言,組型辨識使我們得以正確的解釋外界模糊的感覺刺激,維持生存。
  解釋組型辨識有兩種學說:
  1.模板配對說(Templete-Matching Theory):指人類要辨認某一組型,如辨認「A」字時,要將此刺激與內存的認知代碼加以配合比較。認知代碼稱為「模...
組型辨識理論     
瀏覽人次:699 收藏人次:0
  組型辨識是指吾人對外界的事物、圖形、與文字符號的辨識。例如我們可以辨識阿拉伯數字3和8不同、辨認每個人不同的相貌,就是藉組型辨認的能力而能對各種形狀有所區分。個體的組型辨識能力很早就發展出來,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心理能力,且具有相當的靈巧性和恆常性。它顯示當外界的事物與形狀變異極大時,吾人仍能加以辨認。
  有關組型辨識的歷程,可分成兩個階段:(1)偵測階段(pattern detection),將輸入的訊息加以分類和編碼;(2)解釋組型階段(pattern interpretation):使組型意義化。
  有關組型辨認的理論很多,其中較為重要的理論有三:
  ...
    
瀏覽人次:22012 收藏人次:4114960
事物的道理。如:「知識」、「常識」。
知道、認得。如:「認識」、「識別」、「素不相識」、「有眼不識泰山」。
見解、見聞。如:「見識」、「才識」、「膽識」。
思想、內在思維。如:「意識」。
朋友。如:「舊識」。
記憶、記住。通「誌」。如:「默而識之」、「博聞強識」。
    
瀏覽人次:21437 收藏人次:1720372
判別。如:「分辨」、「辨別」、「辨認」、「辨識」、「明辨是非」。
    
瀏覽人次:16712 收藏人次:5432592
製造器物的模子。如:「模型」。
樣式、種類。如:「新型」、「型式」、「髮型」、「典型」、「型態」、「血型」。
    
瀏覽人次:12034 收藏人次:3746451
統合構成。如:「組隊」、「組閣」、「這機件由三部分組成。」
指一種單位或團體。如:「小組」、「機動組」、「行政組」、「總務組」。
組織:A>統合構成。如:「組織一個新社團。」B>由有相同目的的人聯合而成的團體。如:「社會組織」、「工會組織」。C>生物學上指多細胞生物體中,各細胞和細胞間質依一定秩序聯合為一體。如:「神經組織」、「肌肉組織」。
量詞。用於計算成套物品或人事編制的單位。如:「一組茶具」、「這項遊戲分兩組進行。」
辨識     
瀏覽人次:4796 收藏人次:254484
辨認識別。如:「草書不容易辨識。」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