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2.60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緩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慢慢。宋.蘇軾〈陌上花〉詩三首之一:「遺民幾度垂垂老,遊女長歌緩緩歸。」《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忽見一對紅衣太監騎馬緩緩的走來,至西街門下了馬。」
緩緩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慢慢的走。《三國演義》第一八回:「且說操軍緩緩而行,至襄城,到淯水,操忽於馬上放聲大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慢而不急。如:「和緩」、「緩慢」、「緩行」、「緩步慢行」。
拖延。如:「緩期」、「緩徵」、「緩兵之計」。
放鬆、恢復。如:「先緩口氣再說吧!」
槁木死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槁木,乾枯的木頭。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槁木死灰」本指道家忘卻形體,追求清虛寂靜的境界。據《莊子.齊物論》所載,戰國人顏成子游因為看見老師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著,仰望天空緩緩吐氣,好像精神離開了形體一樣,於是問:「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意思是:形體可以像枯木般靜立不動,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一樣嗎?南郭子綦回答說這是因為他已經忘掉自己的形體,進而達到對外物無動於衷,物我兩忘的境界的緣故。後來「槁木死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如《紅樓夢》第四回:「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聞無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安慰、勸誘,帶有哄騙的意思。《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團圓破氈笠》:「只怕女兒不肯,須是緩緩的偎他。」
急流勇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時,有一位修道之人陳希夷。一天遇到一位名叫錢若水的讀書人,覺得他仙風道骨,很適合出家修行,但不能決定是否要收為弟子,於是約他第二天再到華山來,請一名道行更高的老僧看看。錢若水依約前往,那位老僧仔細端詳他後,靜默不語,過一陣子,才用灰燼在地上寫下「做不得」三個字,然後緩緩說出一句話:「他是個能在急流中勇退的人。」老僧既然這麼說了,陳希夷就打消了留他修道的念頭。不久之後,錢若水科舉高中,做到樞密院副使,一路平步青雲,仕途順遂。但他卻在四十歲時就辭官歸隱,應驗了當年老僧的話。後來「急流勇退」被用來比喻人於得意順遂時,及時隱退。
百感交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見此茫茫,不覺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複誰能遣此。」 2.語譯 種種感觸交集在一起。形容感觸良多,心情複雜。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百慮攢心、百端交集、感慨萬端 相反詞 無動於衷、心如木石、萬念俱灰 5.例句 看著女兒步上紅毯緩緩走向另一端,父親內心百感交集,既是歡喜又是難分難捨。
裊裊炊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火燒煮東西時所產生繚繞搖曳、緩緩上升的煙。如:「古時只要見到裊裊炊煙,就可以知道村落的所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緩緩落下的樣子。《詩經.豳風.東山》:「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盡善盡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八佾》子謂〈韶〉1>:「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2>:「盡美矣,未盡善也!」 〔注解〕 (1) 〈韶〉:音ㄕㄠˊ,相傳為古代虞舜時的樂曲名稱,以簫為主樂器,舞者手執長簫,在幽悠清柔的簫音裡,緩緩起舞,故又稱〈簫韶〉。 (2) 〈武〉:周武王時的舞樂名,傳為周公所作,內容是歌頌武王武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