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62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哺乳綱牛科部分動物的泛稱。皮、毛、角、骨可供使用,肉、乳可食用。有綿、山、羚等。
2.姓。如漢代有續。
吉利、吉祥。通「祥」。如:「吉如意」。
補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丟失了,就趕快修補圈,還不算晚。語本《戰國策.楚策四》:「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矣;亡而補牢,未為遲也。』」比喻犯錯後及時更正,尚能補救。宋.陸游〈秋興〉詩五首之三:「懲羹吹齏豈其非,亡補牢理所宜。」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一二.徐州》:「要之是舉必當亟行。若遇有事更張,不免亡補牢矣。」
歧路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楊子的鄰居走失了一隻,因大路上有許多岔路,岔路中又有岔路,縱使多人搜尋,亦無法找回。典出《列子.說符》。比喻事理本同末異,繁雜多變,易使求道者誤入迷途,以致一事無成。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卷三.中庸第二十五章一》:「而諸儒之言,故為紛糾,徒俾歧路亡。總以此等區處,一字不審,則入迷津。」也作「多歧亡」。
毛出在身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所獲得的利益,實際上是來自本身。《醒世姻緣傳》第一回:「媒人打夾帳,家人落背弓,陪堂講謝禮,那毛出在身上,做了八百銀子,將珍哥娶到家內。」《官場現形記》第五九回:「如今舅老爺來了,這個錢,我們下頭亦情願報效的。但是有一句俗語,叫做『毛出在身上』,無非還是拿著老爺的錢,貼補他舅老爺罷了!」
質虎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披上虎皮,本性仍是怯弱。比喻空有壯麗的外表,而缺乏實力。漢.揚雄《法言.吾子》:「質而虎皮,見草而說,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矣。」元.汪元亨〈折桂令.厭紅塵拂袖而歸〉曲:「鄙高位質虎皮,見非辜兔死狐悲。」也作「虎皮質」。
腸小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狹窄曲折的小路。《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上面苔蘚成斑,藤蘿掩映,其中微露腸小徑。」也稱為「腸小道」。
代罪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代人受罪的犧牲者。參見「替罪羔」條。如:「初出茅廬、涉世未深的小伙子,容易成為有心者的代罪羔。」
順手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便順勢,取走他人的財物。《黃繡球》第三回:「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黃通理更代為躊躇,怕的是越來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順手牽的事。」比喻趁機行事,容易而不費力。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折:「是我把右手帶住馬,左手揪著他眼扎毛,順手牽一般牽他回來了。」
掛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羚夜眠時,將角掛在樹上,腳不著地,以免留足跡而遭人捕殺。宋.陸佃《埤雅.卷五.釋獸.羚》:「羚而大角,有圓繞蹙文,夜則懸角木上以防患,語曰羚掛角,此之謂也。」比喻詩文意境超脫不著痕跡。《景德傳燈錄.卷一六.福州雪峰義存禪師》:「師謂眾曰:『我若東道西道,汝則尋言逐句;我若羚掛角,汝向什麼處捫摹?』」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小,或指小與大。《詩經.召南.羔》:「羔之皮,素絲五紽。」漢.毛亨.傳:「小曰羔,大曰。」
2.《詩經.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羔,鵲巢之功致也。」或亦指美官吏安適之詩。首章二句為:「羔之皮,素絲五紽。」
3.比喻天真無邪或稚弱的人。如:「迷途羔」、「待宰羔」、「代罪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