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習慣法     
瀏覽人次:101 收藏人次:0
法律上指未經明文規定,但為國家、國民承認,且具有法律效力的禮俗風尚或社會習慣。
    
瀏覽人次:25489 收藏人次:3592622
制度、律令。如:「宗法」、「憲法」、「法律」、「法規」、「法外施恩」。
方式、途徑。如:「方法」、「辦法」。
範式、原則。如:「文法」、「語法」。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道法」、「現身說法」。
仿效。如:「效法」、「法古今完人」。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的獨立國家。首都巴黎,居民多信仰天主教,法語為主要語。
法子:方法。如:「大家一起想想,有沒有什麼法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瀏覽人次:13036 收藏人次:3044854
習性。如:「習慣」。
經常做的、成習性的。如:「慣竊」、「慣技」、「慣例」。
溺愛、縱容。如:「嬌生慣養」、「這孩子被慣壞了。」
    
瀏覽人次:12674 收藏人次:3601602
反覆演練、鑽研。如:「學習」、「研習」、「練習」、「溫習」、「學而時習之」。
做慣而不易改變的行為。如:「習慣」、「惡習」、「舊習」、「積習」、「習俗」、「習以為常」。
時常、時時。如:「習聞」、「習見」。
習慣     
瀏覽人次:8996 收藏人次:2705265
1.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孔子家語.卷九.七十二弟子解》:「然少成則若性也,習慣若自然也。」《續孽海花》第四三回:「狀元夫人既然打算在北京開碼頭,當然要曉得些北京的習慣。」
2.逐漸適應。如:「她已習慣都市裡繁忙的生活步調。」《三俠五義》第一一二回:「那一派的驕侈倨傲,同流合汙,已然習慣成性。」
蒙古帝國     
瀏覽人次:454 收藏人次:0
千戶長子及貴族子弟,組成皇家護衛軍,稱為「怯薛」,既是質子營,也是重要的中央行政機構。成吉思汗還根據習慣法,配合新情勢的需要,制定法典,規定各階層的義務。總之,成吉思汗將蒙古從一個鬆散的部族社會轉變成組織嚴密的國家。 蒙古西征蒙古武力興盛時期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9~1221/1223)滅西遼、花剌子模沙朝、亞美尼亞、喬治亞和亞塞拜然,並越過高加索山擊破欽察人各部,第二次西征(1236~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伏爾加保加利亞、保加利亞人的卡馬突厥國、基輔羅斯,...
成文法     
瀏覽人次:387 收藏人次:0
國家機關依立法程序制定、頒布之法典或法律。如憲法、法令、自治法規、條約等。因可直接發生效力,也稱為「直接法源」。相對於不成文法、自然法、習慣法而言。
自由裁量     
瀏覽人次:328 收藏人次:0
行政機關就職權範圍內的事項,在法規無明文規定,亦無習慣法可循,或法規授權下,由其以自由判斷作成適當處理的行為。也稱為「便宜裁量」、「公益裁量」。
不成文法     
瀏覽人次:299 收藏人次:0
凡未經立法機關依立法程序制定,亦未經一定手續公布,而具有法律之效力,稱為「不成文法」。如自然法及習慣法等是。
罪刑法定原則     
瀏覽人次:92 收藏人次:0
當代民主法治國之重要基本原則,指犯罪之成立及應得的刑罰均應有法律明文規定。其內涵有四:一、禁止適用習慣法;二、禁止類推適用;三、禁止溯及既往;四、禁止絕對不定期刑。主要目的在保障人民的權利。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