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聞一知十     
瀏覽人次:3699 收藏人次:125487
形容人稟賦聰敏,領悟力、類推力強。語本《論語.公冶長》:「回也,聞一以知十。」
    
瀏覽人次:40699 收藏人次:7692183
自然數的第一位。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單個、不是多數的。如:「一個」、「一張紙」。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專注、純正。如:「一心一意」、「用情專一」。
全、整。如:「一身臭汗」、「一生一世」。
每。如:「一班四十人」、「一頁六百字」。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便起床。」
放在兩重疊的動詞之間,表示短暫或略微嘗試的意思。如:「動一動」、「問一問」、「聞一聞」。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
一旦。表示假設的語氣。如:「一失足成千古恨」。
    
瀏覽人次:34696 收藏人次:6052230
聽到。如:「不聞不問」、「所見所聞」、「聞風響應」、「百聞不如一見」。
聽見的事情、消息。如:「新聞」、「趣聞」、「天下奇聞」、「博學多聞」。
用鼻子分辨氣味。如:「聞香下馬」、「你聞到什麼味道沒有?」
傳達報呈。如:「奉聞」。
名譽、名望、名聲。如:「不求聞達」。
    
瀏覽人次:19393 收藏人次:4508031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招待、禮遇。如:「知客」。
主持。如:「知縣」。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瀏覽人次:5641 收藏人次:840069
自然數的第十位。大寫作「拾」,阿拉伯數字作「1」。
數目是十的。如:「十人」、「十個」、「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滿足、達到極點。如:「十足」、「十分」、「十全十美」。
舉一反三     
瀏覽人次:18869 收藏人次:606730
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指列舉一例而能曉喻其他各事。宋.朱熹〈答胡伯逢書〉:「則夫告往知來,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者皆適,所以重得罪於聖人矣。」
融會貫通     
瀏覽人次:16199 收藏人次:1397010
到的知識加以融合、貫穿,最後獲得全面的領會。如果沒有打好學問的基礎,只一味地思考,就希望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通常都會流於空想而不切實際。後來原文中的「融會貫通」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將各種知識或事物加以融合、貫穿,進而獲得全面通徹的領會。
混融貫通     
瀏覽人次:614 收藏人次:0
到的知識加以融合、貫穿,最後獲得全面的領會。如果沒有打好學問的基礎,只一味地思考,就希望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通常都會流於空想而不切實際。後來原文中的「融會貫通」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將各種知識或事物加以融合、貫穿,進而獲得全面通徹的領會。
貫通融會     
瀏覽人次:362 收藏人次:0
到的知識加以融合、貫穿,最後獲得全面的領會。如果沒有打好學問的基礎,只一味地思考,就希望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通常都會流於空想而不切實際。後來原文中的「融會貫通」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將各種知識或事物加以融合、貫穿,進而獲得全面通徹的領會。
拿三道五     
瀏覽人次:128 收藏人次:0
一種猜數字的遊戲。比喻瞎猜。《野叟曝言》第五六回:「咱只會隔猜、劈面相,拿三道五、聞一知十,摸量著不是個聰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