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聯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兩個(或以上)不同國家或幾部分聯合組成的軍隊。如:「八國聯軍」、「東北抗日聯軍」。《清史稿.卷一四五.藝文志一》:「後文源載籍燼於英法聯軍,文匯、文宗毀於洪楊之亂,文瀾亦有散佚。獨文淵、文溯、文津三閣之書,巍然具存。」
英法聯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咸豐六年至十年(西元1856~1860),英法聯軍進侵廣州,虜總督葉名琛,復入天津,犯北京,焚圓明園,清帝避於熱河,由俄使調停,訂北京條約,闢商埠,割九龍南端與英,並償英法軍費,聯軍始退。
八國聯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義和團起事,仇殺外人,引起英、俄、法、德、美、日、義、奧八國共組聯軍,攻陷北京,史稱為「八國聯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合。如:「聯邦」、「聯貫」、「聯絡」、「聯合」、「珠聯璧合」。
詩文中每兩句成對者,稱為「聯」。如:「對聯」、「門聯」、「上聯」、「下聯」、「春聯」。
量詞。用於計算票券等分聯的單位。如:「我買了兩聯獎券。」、「開立一式三聯的統一發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裝部隊、兵種。如:「國軍」、「陸軍」、「海軍」、「空軍」。
野戰部隊中大於師而小於軍團的戰鬥單位,通常轄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師及必要的戰鬥支援與勤務支援部隊。
充軍:古時遣發犯罪的人到遠地服役。
絡繹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如《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列傳》,內容則是表述東漢和帝時南匈奴的逢侯作亂,漢軍聯合烏桓、鮮卑等四萬聯軍合剿,大破逢侯於滿夷谷。逢侯便率餘眾出塞,分裂為二部,物資貧乏,加上被鮮卑攻擊,兵困馬疲,紛紛向塞外逃竄。其中也用「駱驛不絕」形容逢侯部屬離開軍隊,向塞外逃亡的人數眾多,連續不斷。再如《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傳.東海恭王彊傳》,內容則是表述東漢東海恭王劉彊臨終前上書皇帝,感謝皇帝與太后的恩德。文中寫自己沒好好照顧身體,長年久病,讓大家擔心。太后和皇帝好幾次派使者、太醫提供方藥或看病。其中也用這種說法表示使者、太醫往來頻繁,連續不斷。後來「絡繹不絕」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連續不斷的樣子。...
金蟬脫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蟬脫殼」是指蟬的成長過程中,會蛻變脫去外殼。殼留下來,但蟬已飛走。可以用來比喻人利用假象以脫身。在《三國志平話》卷上就利用到此句成語:董卓廢殺少帝後,立獻帝,因專制朝政,所以引起朝臣和各地豪強的共憤,紛紛起兵反對董卓。各方人馬以袁紹為盟主,長沙太守孫堅被任命為討卓聯軍的先鋒。袁紹堂弟袁術因妒忌孫堅勇猛善戰,故意不發糧草給孫堅,造成孫堅軍中因缺糧而大亂。董卓義子呂布知道後,夜襲孫堅軍營,孫堅大敗。孫堅與部將突圍而逃,呂布緊追不捨。孫堅急中生智,將袍甲掛在樹上,呂布追兵遠遠望見孫堅袍甲,但因畏懼孫堅英勇不敢近前,只有遠遠用箭亂射。後來不見動靜,近看,才知中計,孫堅早已脫身逃走。
猝不及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忽然發生,來不及防備。如:「敵方趁夜偷襲,聯軍猝不及防,下令撤退。」
眾叛親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個人仗著強大的武力進行殘忍的征伐,總有眾人反叛,親信背離的一日,他的計謀顯然難以得逞。」後來,四國聯軍又再次出兵攻鄭,取得了勝利,但州吁並未因此而獲得百姓的愛戴,反而在不久後就被殺了,果真應驗了眾仲的預言:「眾叛親離,難以濟矣。」「眾叛親離」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被用來形容不得人心,處境孤立。
馬首是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裡記載魯襄公十四年時,晉國會同魯、齊、宋、鄭等國軍隊伐秦,要報三年前櫟地一戰之仇。聯軍到了涇水邊就停住了,不肯渡河。晉國大夫叔向去找魯將叔孫穆子商量該怎麼辦,叔孫穆子便引了《詩經》的話:「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意思是匏瓜也有苦葉,渡河也會遇到深的地方。水深的話就直接下水渡河,水淺的話就撩起衣服過去。要聯軍渡過涇水,繼續朝秦國進攻。叔向聽了,就回去準備船隻渡河。秦國看聯軍集中在涇水邊,派人在涇水上游下毒,因此而毒死了不少聯軍士兵。鄭國軍隊的首領子蟜非常生氣,率先出兵和秦軍交戰,各國軍隊也跟著開打,但開戰好一段時間都攻不下來。這時,晉國中軍將領荀偃下令說:「我們等天一亮,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