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聲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聲音相近或相同的字解釋字義,求其語源。也稱為「音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物體撞擊或摩擦所產生,能引起聽覺的音波。如:「笑聲」、「聲音」、「雷聲」、「風聲」、「聲浪」。
音樂。如:「聲光」、「聲樂」。
名譽。如:「美聲」、「名聲」、「聲譽」、「聲名大作」。
發出聲音。如:「不聲不響」。
宣布、張揚。如:「聲討」、「聲明」、「聲稱」、「聲述」。
音調。如:「平聲」、「上聲」、「去聲」、「入聲」。
量詞。用於計算發聲次數的單位。如:「大叫一聲」、「三聲無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導、教誨。如:「教訓」、「訓示」、「訓誨」、「訓斥」、「訓勉」。
可遵循的言語。如:「古訓」、「庭訓」、「校訓」、「家訓」、「不足為訓」。
解釋文字的意義。如:「訓詁」。
厲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語氣嚴厲的聲音。[例]老闆正厲聲訓斥上班偷懶的員工。
音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解釋某字的字義。如:「天,顛也。」、「水,準也。」也稱為「聲訓」。
息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意和解,停止訴訟。南朝梁.任昉〈王文憲集序〉:「公不謀聲訓,而楚夏移情,故能使解劍拜仇,歸田息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姚乙心理也只要家裡息訟要緊,細思月娥說話儘可行得。」
移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變情志。《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六輔殊風,五方異俗,公不謀聲訓,而楚夏移情。」《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小弟得會先生,也如成連先生刺船海上,令我移情。」
說文通訓定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朱駿聲撰,十八卷,附錄說雅十九篇,古今韻準一卷。朱氏根據說文九千多字,又增附七千多字,從中分析形聲聲符一千一百三十七,分古韻為十八部。變更說文體例,按其所分古韻十八部及形聲聲符排比繫聯。先就字形構造考明本義,次以古書中通用之義分列為轉注、假借、別義等項,兼載聲訓、古韻。為清代文字學的重要著作之一。
沈兼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85~1947)原名撥,以字行,浙江吳興人。章炳麟弟子,精於文字訓詁之學,歷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主任、故宮博物院文獻館館長、大學教授。抗戰時北平淪陷,密組華北文教協會,協力抗敵。著有《聲訓論講義》、《廣韻聲系》等。
解劍拜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許荊兄子世曾報仇殺人,仇人持劍欲殺世,途遇荊,荊解劍長跪,願以身代世死,仇人以荊賢,不敢相侵,亦解劍而去。典出《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傳.許荊傳》。後比喻息事寧人。《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公不謀聲訓而楚夏移情,故能使解劍拜仇,歸田息訟。」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