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聽受     
瀏覽人次:177 收藏人次:0
聽信。《漢書.卷三○.藝文志》:「其言不立具,則聽受施行者弗曉。」《西遊記》第二二回:「那獃子聞言,喏喏聽受。」
    
瀏覽人次:33294 收藏人次:8744974
用耳朵收受聲音。如:「聽力」、「聽覺」、「傾聽」、「聽音樂」。
探問消息。如:「打聽」。
順從、服從。如:「聽從」、「聽話」、「言聽計從」。
等候。如:「靜聽消息」、「聽候指示」。
任由、任憑。如:「聽任」、「聽憑」、「聽天由命」、「聽其自然」。
治理、處理。如:「垂簾聽政」。
裁決、裁斷。如:「聽獄」、「聽訟」。
    
瀏覽人次:12057 收藏人次:5185573
收得、納入。如:「接受」、「受人之託」、「受之有愧」。
被、遭遇。如:「受寒」、「受挫」、「受害」、「受苦受難」。
容忍、忍耐。如:「忍受」、「承受」、「受不了」。
適合,表示好的意思。如:「受用無窮」。
息事寧人     
瀏覽人次:18473 收藏人次:1283065
原指為政不生事擾民。《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驗,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冀以息事寧人,敬奉天氣。」後多指調停紛爭,以使彼此相安。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三.灤陽續錄五》:「謬答以畏,可息事寧人。彼此相激,伊於胡底乎?」
    
瀏覽人次:16644 收藏人次:3813432
4.牽連、相關。如:「牽涉」、「涉嫌」。《南史.卷一五.劉穆之傳》:「目覽詞訟,手答牋書,耳行聽受,口並酬應,不相參涉,皆悉贍舉。」
低聲下氣     
瀏覽人次:3847 收藏人次:237423
宋.朱熹1>《童蒙須知.語言步趨》(據清.陳宏謨《養正遺規.卷上》引)凡為人子弟,須是常低聲下氣,語言詳緩2>,不可高言3>諠鬨,浮言4>戲笑。父兄長上,有所教督,但當低首聽受,不可妄大議論。長上檢責,或有過誤,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隱默,久卻徐徐細意條陳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當是偶爾遺忘。」或曰:「當是偶爾思省未至。」若爾則無傷忤,事理自明。至於朋友分上,亦當如此。 〔注解〕
(1) 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後改字仲晦,晚號晦翁,又號晦菴、紫陽。宋婺源人,僑寓建州。曾講學於建陽考亭,因號考亭,晚築草堂於雲谷山,又號雲谷老人。累官寶文閣待制,卒諡文,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寶慶中贈...
塗炭生靈     
瀏覽人次:2207 收藏人次:0
比喻使人民生活極端困苦。《舊唐書.卷六五.長孫無忌傳》:「今無忌先朝之大德,捨下之至親,聽受邪謀,遂懷悖逆,意在塗炭生靈。」《元史.卷八.世祖本紀五》:「若能順時達變,可保富貴,毋為塗炭生靈,自貽後悔。」也作「塗炭生民」。
平地風波     
瀏覽人次:844 收藏人次:263919
06.清.黃遵憲〈寓章園養疴〉詩:「平地風波聽受慣,頻年哀樂事心違。」
低心下氣     
瀏覽人次:469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低聲下氣」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朱熹1>《童蒙須知.語言步趨》(據清.陳宏謨《養正遺規.卷上》引)凡為人子弟,須是常低聲下氣,語言詳緩2>,不可高言3>諠鬨,浮言4>戲笑。父兄長上,有所教督,但當低首聽受,不可妄大議論。長上檢責,或有過誤,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隱默,久卻徐徐細意條陳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當是偶爾遺忘。」或曰:「當是偶爾思省未至。」若爾則無傷忤,事理自明。至於朋友分上,亦當如此。 〔注解〕
(1) 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後改字仲晦,晚號晦翁,又號晦菴、紫陽。宋婺源人,僑寓建州。曾講學於建陽考亭,因號考亭,晚築草堂於雲谷山,又號雲谷老人。累官寶文閣待...
息事甯人     
瀏覽人次:464 收藏人次:149451
春生養,萬物莩甲,宜助萌陽,以育時物。其令有司1>,罪非殊死2>且勿案驗3>,及吏人條書4>相告不得聽受,冀5>以息事寧人,敬奉天氣6>。立秋如故。夫俗吏矯飾外貌,似是而非,揆之人事則悅耳,論之陰陽則傷化,朕甚饜之,甚苦之。安靜之吏,悃愊無華,日計不足,月計有餘。如襄城令劉方,吏人同聲謂之不煩,雖未有它異,斯亦殆近之矣。閒敕二千石各尚寬明,而今富姦行賂於下,貪吏枉法於上,使有罪不論而無過被刑,甚大逆也。夫以苛為察,以刻為明,以輕為德,以重為威,四者或興,則下有怨心。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勉思舊令,稱朕意焉。」 〔注解〕
(1) 有司:指官員。官員職有專司,故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