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6.83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肇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佛教典籍,後秦僧肇著,一卷。現行的本子,除卷首載的宗本義外,內容包括〈物不遷論〉、〈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涅槃無名論〉四篇。本書多處表現魏晉南北朝時期,以老莊理解佛教思想的特質,在中國佛教發展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肇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肇論〕,後秦僧肇(384~414,一說374~414)的著作;今本〔肇論〕包括〔宗本義〕、〔物不遷論〕、〔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劉遺民書問〕及〔涅槃無名論〕等篇。〔大正藏第四十五卷〕其中〔宗本義〕一篇,從文義、句法及內容上來研究,疑非僧肇手筆,後世學者多有持此論者;〔涅槃無名論〕一篇,亦見疑於後代。最能代表僧肇思想的即〔物不遷論〕、〔不真空論〕及〔般若無知論〕。這三篇思想要義如下:
  〔物不遷論〕的主旨,從動靜變化的角度來論動靜一如的真理(元康所謂申俗諦之教)。動靜本不二,動不離靜,靜不離動,而惑者見動即執著動,見靜即執著靜。依元康注,全文分六節。來論證:(1)引經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析、判斷。如:「談論」、「析論」、「討論」。
評議的文章或語言。如:「社論」、「言論」。
一種討論事理的文體。如:「六國論」。
學說或主張。如:「天演論」、「進化論」、「相對論」。
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論功行賞」。
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
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
論語: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載孔子言行的書。共二十篇,是四書之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生、引起。如:「肇禍」、「肇事」、「肇因」。
開始、發端。如:「肇建」、「肇造」、「肇端」、「肇始」、「肇國」。
僧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述僧肇精通維摩經與涅盤經,所著有《註維摩經》、所作〈物不遷論〉、〈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世稱《肇論》,皆為佛學史上的傑作。見吳臻《中國思想史概論》台北: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96年10月
本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本無宗的簡稱。參見「本無宗」條。《肇論》:「本無者,情尚於無,多觸言以賓無。」
3.佛教用語。指一切現象本性空寂。《肇論疏.卷上》:「故方等深經皆云五陰本無。」
4.法性。《肇論疏.卷上》:「因緣之所有者,本無之所無,本無之所無者謂之本無。」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