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92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臂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豬牙臂飾為勇士的配飾,具有表示男子的英勇意義,多以山豬獠牙與人髮綁繫而成。在凱族社會中,只有勇士才有資格配戴,一般男子可戴在左右手任一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體肩部以下、腕部以上的部位。如:「臂膀」、「手臂」、「胳臂」。
昆蟲或動物的前肢、前腳。如:「螳臂」、「猿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裝扮、打扮。如:「裝飾」、「綴飾」、「修飾」。
供裝扮的物品。如:「首飾」、「髮飾」、「衣飾」。
遮掩、偽裝。如:「掩飾」、「文過飾非」、「粉飾太平」。
扮演。如:「這次晚會由他飾演白馬王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中間有圓孔的璧玉。是由早期環狀石斧演變成的臂飾,後來再演變為玉鐲。《荀子.大略》:「問士以璧,召人以瑗。」
臂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婦女的臂飾,戴於手臂之上。唐.元稹〈估客樂〉詩:「鍮石打臂釧,糯米吹項瓔。」唐.牛嶠〈女冠子.錦江煙水〉詞:「額黃侵膩髮,臂釧透紅紗。」也稱為「跳脫」。
條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腕釧、手鐲。古代婦女的臂飾,以捶扁的金銀條繞製成螺旋形,約三至八圈,兩端另用金銀絲編製成環套,可活動調節鬆緊。唐.李商隱〈中元作〉詩:「羊權雖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嗣後師師生辰,又賜珠鈿、金條脫各二事。」也稱為「臂釧」、「條達」、「跳脫」。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