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6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強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起源2 經歷3 關鍵字4 出處 起源清朝並非靠自己實力,而是依靠漢人率領的農民兵與列強支持下的常勝軍等,才消滅太平天國,曾國籓、李鴻章等漢人將領在與外國人合作時,親眼目睹了列強的「船堅炮利」,乃興起「師夷之長技以致夷」的求強之念。 經歷於是展開了自強運動的軍事工業階段─設立兵工廠。由兵工廠再推及於鐵路、海運、開礦和電信之類的措施。這些措施大抵都和軍事工業有密切關係,亦即以強兵為主。但強兵需有經濟基礎,因此求復以強兵的觀念逐漸興起,致有織布局等輕工業的興建。可是不論軍事工業或輕工業大都以官僚為主來推動,經營方式也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健壯有力。如:「強健」、「強壯」、「強勁」。
使力令人屈服。如:「強暴」、「強占」。
勢力大的。如:「強大」、「豪強」、「強權」、「世界強國」。
勝過、比較好。如:「他的表現比我強。」
表示數量有餘。如:「三分之二強」。
逼迫。如:「勉強」、「強人所難」。
固執。如:「倔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移動、旋轉。如:「運動」、「運行」、「運轉」。
運輸。如:「裝運」、「運貨」、「海運」、「空運」、「客運」。
靈活使用。如:「運筆」、「運用」。
生命中可能碰到的遭遇。如:「命運」、「好運」、「運氣」。
運動會的簡稱。如:「校運」、「區運」、「亞運」、「奧運」。
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體相對於另一物體位置的變化。如:「板塊運動」、「造陸運動」。
2.指人或動物活動。如:「變形蟲是以偽足來運動及捕食。」清.徐珂《清稗類鈔.風俗類.大埔婦女之勤儉》:「今姑舉廣東大埔一邑婦女之特點言之,則因向不纏足,身體碩健,而運動自由,且無施脂粉及插花朵者。」
3.各種鍛鍊身體、增加體能、促進身體健康的活動。如:「運動選手」、「平衡木運動」。
4.社會中有目的、有組織而規模較大的群眾活動。如:「女權運動」、「白話文運動」。
5.因某種目的而奔走遊說。《文明小史》第二一回:「不過經費無多,館況是不見得很佳的,你願意謀事,我就替你去運動起來。」清.徐珂《清稗類鈔.盜賊類.陳老三劫某藩司》:「鄂人某宦川中,運動某權貴,得調江寧藩司。」
遊說他人或奔走鑽營以求達到某種目的。《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二人約定了,只待慕政回來,故意談些東洋的好處,來運動他。」
自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奮發圖強。《文選.潘岳.西征賦》:「勵疲鈍以臨朝,勗自強而不息。」《文明小史》第四○回:「怕的是百姓不服,一時不敢動手,不好不從種族上自強起來。」
李春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yd & Co.)總辦。他平日就有閱讀西洋書報的習慣,瞭解世界潮流與國際大事。他認為中國的自強運動不得要領,應該借鑑日本明治維新,在牡丹社事件後更主張應該自臺灣開始全盤改革。他對於公共建設也十分熱心,光緒4年(1878)捐款並督造臺北城,之後更由於督造鐵路(基隆─新竹段)獲清廷「敘五品同知,加賞戴藍翎」及其他頭銜。 日本時代光緒21年(1895)日軍登陸接收臺灣,官紳陸續潛逃、臺北城治安混亂、人心惶惶,為了儘早恢復秩序,李春生召集士紳商量,決定迎請日軍進城。初期臺灣社會反抗不斷,經常發生藉事擾民的事情,李春生也...
中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文翻譯。即把別國的語言文字依其音義翻成中文。[例]清朝的自強運動是大量西書中譯的開始。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