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舉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拿出、呈現證據。如:「經原告舉證歷歷,嫌犯終於俯首認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扛起、抬起、往上托。如:「舉手」、「高舉」、「舉重」、「舉頭望明月」。
提出。如:「舉例」、「列舉」、「檢舉」。
推選。如:「選舉」、「推舉」。
全部的、整個的。如:「舉世聞名」、「舉國歡騰」、「舉世公認」、「舉國上下」、「舉家遷移」。
行為、動作。如:「舉止」、「壯舉」、「義舉」、「善舉」、「一舉一動」。
起、興起、發動。如:「舉義」、「百廢待舉」、「大舉進攻」。
生養。如:「一舉得男」、「中年舉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定事實。如:「證明」、「證實」、「推證」、「論證」。
憑據。如:「人證」、「證據」、「停車證」、「借書證」、「足以為證」。
一目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討伐亂逆,袁著上書進諫。汝南地區這八個人的行為,在孔融看來,潁川人士都無法做到,因此寫下這篇文章,以舉證事例的方式,駁斥陳群的潁川人士優於汝南之說。原文中就見到了「五行俱下」的用法。另外在《梁書.簡文帝本紀》、《齊書.河南王康舒孝瑜列傳》則有讀書「十行俱下」的說法,文獻上也見有「七行俱下」、「數行並下」等用法。後來以「一目十行」最為常用,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閱讀速度的快速。
概念獲得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確地闡釋事物的本質屬性。易識性:中學生的思維基本上處於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思維和邏輯判斷水平較低。教師舉證時,應多用"看得見、摸得著"發生在學生周圍的事實或過程為例證,幫助他們清晰、牢固地掌握概念。 參考資源李永吟(1997),教學原理。遠流,台北。黃光雄(2004),教學原理。師大書苑,台北。九年一貫教學資源網[1]
十行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討伐亂逆,袁著上書進諫。汝南地區這八個人的行為,在孔融看來,潁川人士都無法做到,因此寫下這篇文章,以舉證事例的方式,駁斥陳群的潁川人士優於汝南之說。原文中就見到了「五行俱下」的用法。另外在《梁書.簡文帝本紀》、《齊書.河南王康舒孝瑜列傳》則有讀書「十行俱下」的說法,文獻上也見有「七行俱下」、「數行並下」等用法。後來以「一目十行」最為常用,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閱讀速度的快速。
反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律上指為使對方的舉證不能成立而提出的相反證據。[例]被告律師提出多項有力反證以反駁原告的指控。
真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實確切。[例]這則消息舉證真確,令人不得不信。
存證信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法律上舉證效力的信函文件。是一種我國郵政特有的業務。必要時郵局可以證明寄件人的確寄給收件人這樣一封信。不過只限於國內地區。手續上,寄件人必須準備一式三份內容完全相同的信函,正本一份寄給收件人,兩份副本分別由郵局和本人保存。三份都要簽名蓋章。郵局從交寄的那一天算起,保管三年,期滿後就銷毀。
五行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討伐亂逆,袁著上書進諫。汝南地區這八個人的行為,在孔融看來,潁川人士都無法做到,因此寫下這篇文章,以舉證事例的方式,駁斥陳群的潁川人士優於汝南之說。原文中就見到了「五行俱下」的用法。另外在《梁書.簡文帝本紀》、《齊書.河南王康舒孝瑜列傳》則有讀書「十行俱下」的說法,文獻上也見有「七行俱下」、「數行並下」等用法。後來以「一目十行」最為常用,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閱讀速度的快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